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天麻的化学研究——Ⅰ.天麻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俊  杨雁宾  杨崇仁 《化学学报》1979,37(3):183-189
从中药天麻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学成分。根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分析,衍生物制备,以及已知样品对照,证明为天麻苷(天麻素)(Gastrodin)、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琥珀酸、β谷甾醇、蔗糖及一微量而未确证的1,4-二取代芳环化合物。其中天麻素的化学结构为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葡糖苷。  相似文献   

2.
滇杠柳中的新强心甾内酯成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滇杠柳(Periploca forrestii)根茎中分得两个新强心甾内酯滇杠柳苷元A(periforgenin A)(1a)和滇杠柳苷Ⅰ(periforoside Ⅰ)(2a)它们具有罕见的变形C/D环甾体骨架,化学结构分别为3β,5β-二羟基-15(14→8)abeo-(8S)-14-酮-强心甾-20(22)-烯内酯和滇杠柳苷元A 3-O-β-D-葡葡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结构鉴定采用光谱分析及化学方法,1a的结构还经X衍射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滇杠柳中的新强心甾内酯成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滇杠柳(Periploca forrestii)根茎中分得两个新强心甾内酯滇杠柳苷元A(periforgenin A)(Ia)和滇杠柳苷I(periforoside I)(2a)它们具有罕见的变形C/D环甾体骨架。化学结构分别为3β,5β-二羟基-15(14→8)abeo-(8S)-14-酮-强心甾-20(22)-烯内酯和滇杠柳苷元A3-O-β-D-葡葡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结构鉴定采用光谱分析及化学方法。1a的结构还经X衍射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苦绳的寡糖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小玲  木全章 《化学学报》1990,48(7):709-713
从苦绳(Drehea sinensis Himsl.)中分离得到三个新化合物:苦绳双糖苷(2a),苦绳三糖苷(3a)和苦绳四糖苷(4) 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证明其结构依次为:β-D-黄夹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甲苷;β-D-葡葡吡喃糖基-(1→4)-β-D-黄夹吡喃糖基-(1→4)-α-D-夹竹桃吡喃糖甲苷和-β-D葡萄吡喃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黄夹吡喃糖基-(1→4)-α-D-夹竹桃吡喃糖甲苷。  相似文献   

5.
天麻的化学研究Ⅱ.天麻苷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杨雁宾  杨崇仁 《化学学报》1980,38(2):162-166
本文报告以溴代2',3',4',6'-四乙酰-α-D-吡喃葡萄糖及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天麻苷(1),按溴代四乙酰葡萄糖计算,总产率24%.还合成了天麻苷的类似物:2-甲氧基-4-羟甲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2-甲氧基-4-甲酰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及4-甲酰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合成天麻苷与天然天麻苷的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完全一致,药理作用也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将Lichrospher diol-5亲水柱和Cortecs C18+反相柱组合,构建了亲水/反相二维液相色谱系统(HILIC/RPLC),理论峰容量为1 117。采用表面积覆盖法定量计算该系统分离多酚类化合物的正交性指数SCG为0.56,表明二维柱系统有着良好的峰分辨率和正交性。利用该系统对滁菊样品甲醇提取液中的多酚进行分离和鉴定,在二维空间中分离得到23个物质的色谱峰,通过对比标准样品和滁菊样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出13种多酚类物质,包括芹菜素、香叶木素、金合欢素、金合欢素-7-O-葡糖苷、绿原酸、异鼠李素-3-O-葡糖苷、香叶木素-7-O-葡糖苷、金合欢素-7-O-芸香苷、圣草酚-7-O-葡糖苷、槲皮素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芹菜苷。首次发现滁菊中含有异鼠李素-3-O-葡糖苷、金合欢素-7-O-芸香苷、圣草酚-7-O-葡糖苷、芹菜苷等多酚类化合物。其中,异鼠李素-3-O-葡糖苷首次发现存在于菊属植物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藏药柳茶叶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9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与NMR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金丝桃苷(hyperoside,Ⅰ)、槲皮素(quercetin,Ⅱ)、芸香苷(rutin,Ⅲ)、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Ⅳ)、儿茶素(catechin,Ⅴ)、香草酸(vanillic acid,Ⅵ)、熊果苷(arbutin,Ⅶ)、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Ⅷ)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化合物中除Ⅳ、Ⅷ和Ⅸ外,其余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别。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HPLC-ESI/MSn)鉴定金匮肾气丸总苷的化学成分及总苷大鼠灌胃给药血浆化学成分或代谢产物。对比体内外样品色谱图各色谱峰,根据负离子模式下的分子离子峰获得化合物分子量信息,金匮肾气丸总苷含19个化学成分:没食子酰-3-O-芹糖基(1→6)葡糖苷、羟基芍药苷、莫诺苷、马钱苷、獐芽菜苷、地黄苷A或B、1,2,3-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芍药苷、山茱萸新苷Ⅱ、6'-(3,4,5-三羟基苯甲酰)芍药苷、1,2,3,6-四-O-没食子酰葡萄糖、山茱萸新苷Ⅰ、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羟基芍药苷、丹皮酚原苷、苯甲酰芍药苷、4'-羟基,6'-(3,4,5-三羟基苯甲酰)芍药苷和两个未知化合物成分。金匮肾气丸总苷大鼠灌胃血浆鉴定出17个化学成分,其中有8个化合物以原型存在,9个可知代谢转化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2-羟基苯乙酮-4-O-葡萄糖醛酸酯,芍药苷代谢素Ⅰ,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5-O-硫酸酯,2,4-二羟基苯乙酮-5-O-硫酸酯,2,4-二羟基苯乙酮和3个未知成分。  相似文献   

9.
邵文博  安泉林  曹鑫  俞飚 《化学学报》2019,77(10):999-1007
灯盏花甲素(apigenin-7-O-β-D-glucuronide, 1)和乙素(scutellarin, scutellarein-7-O-β-D-glucuronide, 2)是灯盏花素(breviscapine)中的两种主要黄酮苷成分, 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治疗老年痴呆等生理活性; 大波斯菊苷(apigetrin, 3)、车前子苷(plantaginin, 4)、apigenin 7-O-β-D-xylopyranoside (5)、apigenin 7-O-α-L-rhamnopyranoside (6)等黄酮-7-O-糖苷也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生理活性. 本工作针对黄酮苷元(芹菜素7和野黄芩素8)溶解度差、7位羟基酸性强而亲核性较弱以及糖醛酸糖基化给体反应活性较弱的问题, 综合利用使苷元有效增溶的保护基策略、金(I)催化的糖苷化方法和后期糖醛酸氧化策略, 高效构建了黄酮-7-O-葡萄糖醛酸结构, 并经统一的保护基脱除完成了灯盏花甲素(1) (36%)和乙素(2) (7%)的合成. 采用相似的策略, 从苷元出发分别以4~7步完成了天然黄酮-7-O-糖苷3~6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宋纯清  徐任生 《化学学报》1991,49(9):917-920
从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粉中分到两个新苷, 命名为番红花新苷甲(1)和乙(2)。经理化性质和对它们的IR、UV、^1HNMR和MS数据的分析, 鉴定1为异鼠李素-4'-O-α-L-鼠李吡喃(1→2)β-D-葡萄吡喃糖苷, 2为β-对羟基苯基-乙醇-α-O-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