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为人”的主张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并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陆九渊教育思想,对于今天实施以做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陆九渊的文道观一方面是实本文末,一方面是文道一体。在肯定文学抒情本质的前提下,陆九渊强调散文内容要真实、充实。陆九渊重视文学形式,表现在散文上,即是重视散文的气象,赞赏简畅自然的文风,关注炼字及作文法度。陆九渊对散文创作的指示是强调要发明“本心”。  相似文献   

3.
陆九渊家庭,是一个"食指以千数"的宗法大家庭。其"兄友弟恭"、"夫义妻顺"的典型事例,是当时社会伦理规范在家庭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陆氏家庭长期注重礼义教化的产物。朝廷夸奖、旌表陆氏家庭,主要基于陆九渊、陆九龄对理学的重要贡献,其目的在于强化当时社会的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4.
陆九渊毕生以正人心为已任。他中年以敕局删定官身份直谏孝宗,批评朝政,议论君心之非,提出解救时弊的设想与期望;后创办象山精舍,又为政荆门,以正人心为先,努力实践自已的社会政治思想,终因过劳而卒于任所。陆九渊的思想与实践,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字子静,南宋抚州金人。乾道八年进士,任敕令所删定官,还先后做过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宣教郎、奉议郎等一些品位不高的地方官或文散官。到了晚年,宋孝宗内禅、光宗即位(谆熙十六年).始有诏陆九渊知荆门军.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九月三日,陆九渊才到荆门上任,次年十二月十四日卒于荆门任所,在任仅一年零三个月。  相似文献   

6.
牟宗三认为,宋、明理学家所讲的"性理之学"即来自先秦儒家的"成德之教",而他言"象山学是孟子学",全在于象山从生命智慧上"无分解"地继承了孟子的学说,并且牟宗三认为,象山之所以"无分解"是因为孟子"已分解"。孟子所分解者为"成德之教",是通过"道德自律"来分解的。陆九渊继承了孟子的"成德之教"思想。  相似文献   

7.
陆九渊在荆门,“以诗书为政”,有著名“讲义”传世.明万历年间,余一龙命人将陆氏“讲义”镌刻成碑,高则巽又撰文记之.碑文教人奉行中道,“保全此心”,“自求多福”,比较系统地昭示了陆氏的心学福祸观,值得今人研究.  相似文献   

8.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哲学家。他的人学思想从其“心学”体系出发 ,突出了人的主体精神和人格修养。他关于“吾心即是宇宙”、“收拾精神 ,自作主宰”和“六经皆我注脚”的三个人学命题 ,体现了陆九渊人学的体系特征 ,也体现了陆九渊人学思想的高度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陆九渊通过对《中庸》、《孟子》诚论的解读,以“吾之本心”界定诚,诚与本心直接同一,诚被纳入到心本论的心学体系,赋予诚以道德本体的形上意蕴。本体之诚不仅是一切德性的根基和源泉,而且是德性的心灵之根。诚既有了心作为存在的根基,又使心获得了德性的内在规定性。本体之诚从超越、信仰的层面转化并落实于现实世界面体现诚之用,即是“成己”与“成物”,而“成己、成物一出于诚”,没有体用之分,诚本身就是即体即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曹东 《洛阳师专学报》1998,17(4):61-62,66
严羽诗论与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南宋理学有着多方面联系。从师承关系说,严羽是陆九渊的再传弟子,他的老师包扬就是朱、陆的直接学生。从活动地域看,严羽与朱熹同为福建籍,他又与陆学传播地江西关系密切。严羽与朱熹同受大慧宗杲的禅宗思想影响。严羽生活在南宋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时空,其审美思想自然受到理学观念的浸染。而且,严羽诗论与朱熹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羽“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  相似文献   

11.
牟宗三讲陆九渊以“非分解地立义语”将全部预设的“分解”都教在《孟子》中,直从“第一义”进行点拨、启发、训诫学人,从本质上把握住了陆九渊及其心学的特征。同时陆九渊因其强调从“第一义”出发,所以对“第二义”甚或“第三义”重视不足,不免落于“偏”,对于朱熹的学说也未能点出其问题的要害,使朱熹误认为陆九渊“合下有些禅底意思”。这一点,牟宗三也进行了分解式的厘清。  相似文献   

12.
南宋四大书院之一——象山精舍的创办的主持人陆九渊(1139—1193年),字子静,自号存离,抚州金溪人,人称象山先生。他与朱熹齐名,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同他的哲学思想是紧密相连的。陆九渊的哲学称为“心学”。他基于宇宙乃为理所充塞,其心亦为理所充塞,宇宙的道理,就是其心中的道理的认识,提出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著名命题,并  相似文献   

13.
荀子礼乐思想中有重要的礼乐修身的内容,与思孟不同,思孟学派的修身学说往往是内向的、形而上的,使修身成为少数精英的事情,与社会大众没有太大关系.而荀子礼乐修身的则是外向的,针对大众的,有着现实性、普及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于防止人性的缺失,保证人的基本修养、基本规范,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亮是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满理学空言性理天命的迂阔,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他认为:治学要"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治世要"取王霸之杂,事功之会";修为要"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他的事功思想对南宋以降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历史大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儒家与道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既对立而又互补,但二者的结合,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形成了既重思想内容又重艺术表现,既重道德教化又重情感愉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有着深厚的礼乐教化理念,在道德文明的教化方面他力主返本:即以礼乐教化为本,认为礼乐之教不立则无以移民之志。具体言之,礼教能化民成俗之大、以礼约民则莫之禁而自禁;乐教以移易人之性情。因之,立礼乐为教之本则推广无难。王夫之以礼乐之教为本,实现了道德教化的返本与开新。  相似文献   

17.
从《易经》直到杜甫、殷番等有关“神”的说法,是严羽“入神”的先声和渊源。“入神”说包含了严羽最高的美学原则和审美理想,认为只有李白、杜甫之作才达到“入神”这一“诗之极致”的境界。“入神说”对明清、近代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不仅是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实践家。他在治理蜀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德主刑辅”为主,仁政与法治并举,恩德与威严兼用的以正统儒家思想为核心、法家思想为手段的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内儒外法,厉行法治,适势定法,并存刚柔,执法严明,宽严有度,刑不择贵。通过诸葛亮法治思想的实践,使得蜀国在三国鼎立、诸侯割据的战乱年代成为国泰民安、吏治清明、经济发达、政绩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想.游记文学中所蕴含的"比德"的道德取向观念、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强烈情感及所表达的中国人独特的山水审美情趣,都反映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孔子学说中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乐"二字,既真、善、美合一。"礼"具有审美的因素,"乐"是给人带来快乐。孔子的美学思想又在"中和"说它表现出了独特而又鲜明的美学特征,那就是在重视主体情感并发的同时,注意情感与理智的结合,强调功利伦理的美,表现出了鲜明的理性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