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P A L S)研究了在140~350 K 温度范围内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 P O E) 在140~350 K 温度范围内的自由体积和结构转变特性,得到 P O E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和次级转变温度 Tβ分别为220、170 K,并分析了决定其正电子湮没参数和结构转变的化学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PALS)研究了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中正电子湮没参数、自由体积特性和力学性能随蒙脱土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当蒙脱土含量为2%左右时,材料的自由体积的大小及强度明显下降,而正电子湮没的中间寿命分量的强度I2达到最大.比较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正电子湮没参数I2随蒙脱土含量的变化,发现界面效应是决定弯曲强度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增韧环氧树脂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正电子湮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电子湮没方法(PALS)和动态力学分析(DMA)方法研究了增韧剂和温度对环氧树脂的自由体积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正电子素(o-Ps)湮没寿命τ3随温度的变化,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次级转变温度Tβ被确定.实验结果表明,在稀释环氧树脂基体中加入增韧剂会使样品中产生较强界面相互作用,并且明显地改变了材料的结构转变温度Tg和Tβ,使得增韧样品比稀释样品具有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一个很有意义的发现是,低温下力学性能的改变明显地大于室温下力学性能的改变.文中从原子尺度自由体积特性和界面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温度对样品力学性能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研究了杯[4]芳烃,杯[6]芳烃,杯[8]芳烃3种新型主体分子以及C60与杯[8]芳烃的超分子化合物的微观结构,结果农明,杯芳烃低聚物中正-正电子素(o-Ps)湮没的寿命成分τ3、τ1、τ5分别来源于3种尺寸依次增人的湮没位置:晶区内较小的分子间空隙、杯芳烃的空腔和非晶区内分子间较大的空洞,由τ1得到杯[4]芳烃,杯[6]芳烃,杯[8]芳烃的圆台形空腔的等效球形、弘径分别为0.33,0.37,0.40nm,文中讨论了在杯[8]芳烃的守腔分子中包合C60分子后导致o-Ps的寿命和强度都显著降低的微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5.
应用正电子湮没技术 ,测量了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 )在不同温度下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使用正电子寿命谱的离散分析法 (PATFIT) ,根据正电子湮没参数随温度的变化 ,两个次级转变点 Tβ和 Tγ被确定 .利用最新发展的连续谱的分析程序 (MEL T) ,得到几种不同温度下的自由体积的分布 ,发现低温下自由体积大小 ,数量及分布并非常量 ,同时发现在极低温 (30 K)下 ,自由体积的分布很宽 .  相似文献   

6.
在10~290 K范围内测量了不同纳米粘土含量的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实验结果发现,在所有样品中,正电子素(otho-positron, o-Ps)的湮没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不同的温区段,o-Ps湮没寿命随温度变化的斜率不同,据此确定了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两个次级松弛转变温度Tβ和Tγ,这是其他实验方法难以测量的.此外还发现,这种次级松弛转变温度随纳米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无机纳米相和聚合物基体间存在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致使聚合物链段的运动受阻.正电子湮没寿命的连续谱分析还表明,纳米粘土的含量和温度对自由体积分布有重要影响.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被发现--270 K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o-Ps湮没寿命的分布均裂变为双峰,而在纯尼龙6样品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峰的裂变.这表明,纳米粘土的加入改变了纳米复合材料中有序区域内链段的堆积密度.  相似文献   

7.
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研究了塑性形变P型砷化镓中的缺陷性质.样品原始载流子浓度为2.63X10~18cm-3.形变量分别为2.5%,5%,7.5%,10%和15%.室温正电子寿命测量结果显示,形变样品中有新的空位型缺陷产生,鉴定为空位团.根据塑性形变样品中空位团的正电子捕获率的大小和寿命谱温度关系初步判断:在P型GaAs中,塑性形变产生的空位团的荷电性为正.正电子寿命温度实验显示,在低温下形变样品中还存在正电子浅捕获态.浅捕获中心很可能是锌代位杂质和镓反位缺陷.  相似文献   

8.
用正电子湮没谱学研究了水热处理时间及温度对NH4NaY沸石的影响.测量了NH4 NaY 沸石分子筛在700 ℃经不同的水热处理时间(0.25 ~4 h)和在不同温度(300 ~800 ℃)下水热处理1 h 后的正电子寿命谱,所有谱中都出现了5 个寿命分量,其第中5 寿命及其强度与生成二次孔的大小和数量相关.实验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NH4NaY 沸石经水热处理后都能产生二次孔,其中水热处理温度为650 ℃处理时间为1 h 所产生的二次孔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孔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旋涂法,以不同表面预处理的硅片为衬底镀上Nafion膜,将硅片上薄膜进行退火处理,得到不同衬底上退火前后的Nafion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和观察,基于慢正电子束的正电子湮没多普勒谱获得薄膜中正电子湮没线性参数S与正电子注入能量E的关系曲线,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得不同衬底的Nafion膜表面接触角.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的衬底硅片对Nafion膜表面的微结构有影响,热处理引起薄膜中分子链运动,导致退火前后薄膜表面层亲水基的分布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0.
纳米材料的性能不仅与纳米晶粒本身的结构有关,而且与纳米晶体之间界面的微观结构有关.纳米粉在压实成纳米块过程中很难消除微孔洞,并且在压实过程中也会给晶粒引入结构缺陷.本文用正电子湮没谱学研究了纳米Cu固体材料微结构,发现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压制成型的纳米Cu固体内部的晶粒界面均存在着单空位及空位团等缺陷.空位团的大小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加而略有减小.通过退火实验发现纳米Cu固体的界面缺陷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即使在900℃高温下退火也只能使部分缺陷得到恢复,但是低压力下压制的样品中的缺陷恢复需要更高的温度.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温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凡纳滨对虾养殖大棚内外池塘水温与气温的同步监测分析,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池塘温度变化特征及水温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气温相比,池塘水温日振幅较小,日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滞后;晴天条件下水温与气温的日变化大于阴天;由于增氧设备的使用,池塘上下层水温温差较小,滞后不明显;与棚外池塘水温相比,大棚池塘水温变化平缓,受外界天气条件影响较小,日平均水温比棚外高出9.47℃,且能维持在30~33℃,为最适宜对虾生长的水温.利用水温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及水温滞后效应分别建立了大棚内、大棚外池塘日最高和最低水温自回归模型,经Durbin-h检验及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对部分回归模型进行了修正,各模型的回归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平均相对误差均在5.0%以内.经验证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普适性,可用于池塘水温的预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上海113年(1873-1985)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下游冬季冷暖长期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冬季冷暖长期演变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一百余年冷暖交替出现,经历了三段冷期和两段暖期.冬季冷暖长期演变的显著周期有2-3年、40年左右、70-80年等.本文讨论了大火山爆发对长江下游冬季冷暖变化的可能影响.在统计上,火山活动70年左右的周期振荡与上海冬季温度70-80年演变周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以早熟品种"8398"和中熟品种"京丰一号"为试材,分别对"8398"的6、7、8片真叶期和"京丰一号"的7、8、9片真叶期的甘蓝幼苗进行7、11、15、19℃处理,研究不同温度下的春化有效积温和春化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蓝春化有效积温的基数为24℃;每个品种的同一叶龄下都有相同的春化有效积温,"8398"在6、7、8片叶龄下的有效积温分别为510.6、473.3、432.1℃,而"京丰一号"在7、8、9片叶龄下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55.1、588.8、528.8℃;感受低温的叶龄越小,要求的有效积温越高.冬性越强的品种要求的有效积温越高.SOD、CAT和POD活性随着春化有效积温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条石鲷摄食率、产卵量和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人工室内养殖条件下,温度对条石鲷亲鱼摄食率的影响,同时就温度对产卵量和受精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条石鲷的摄食率在14.4~26.7℃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摄食率增大,在平均水温23.3~26.7℃范围内条石鲷摄食率相对较高;温度对条石鲷产卵量和受精率也有影响,在20℃以下条石鲷产卵量和受精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逐日模式预报资料分析台州市夏季高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方法,结果表明:(1)台州各地夏季高温日数呈现了一定的年际、地域变化特征.年际变化南部小,中北部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州高温日先减少后增加,夏季高温日存在10~16 a的年际振荡周期,南部洪家、温岭2站9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明显的2~5 a周期振荡;高温日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极端高温分布总体上由内陆向沿海递减.(2)浙江省气象台数值预报系统平台提供的WRF、NCEP、T639、ECMWF和JAPAN5家模式,以ECMWF和NCEP为最佳;各家模式预报都习惯性偏低,其中最高温预报偏低比最低温预报偏低明显;低温、高温预报应分别根据月份和日照情况调整模式误差.(3)根据模式预报和当日实况气温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预报当天高温,预报误差较小,即在上午8:00就可较准确地判断当日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暖背景下,学界对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关注较多,而对气温日较差研究相对较少。采用1961—2018年我国54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从均值、距平、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等方面诊断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随气温日较差数值的增大而减少。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空间分异格局。(2)不同气温日较差日数距平随年代逐渐由以正距平为主演变为以负距平为主,并具有年代分异和次区域分异特征。(3)1961—2018年我国5 ℃、10 ℃、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整体趋于减少。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在西藏地区和黄淮东部地区趋于增加。(4)1961—2018年我国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分异格局。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最大,10 ℃次之,5 ℃最小。(5)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部需高度关注因气温日较差引发的崩滑流风险,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气温日较差变化给水利工程、油气管线和高铁建设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暖背景下,学界对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关注较多,而对气温日较差研究相对较少。采用1961—2018年我国54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从均值、距平、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等方面诊断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随气温日较差数值的增大而减少。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空间分异格局。(2)不同气温日较差日数距平随年代逐渐由以正距平为主演变为以负距平为主,并具有年代分异和次区域分异特征。(3)1961—2018年我国5 ℃、10 ℃、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整体趋于减少。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在西藏地区和黄淮东部地区趋于增加。(4)1961—2018年我国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分异格局。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最大,10 ℃次之,5 ℃最小。(5)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部需高度关注因气温日较差引发的崩滑流风险,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气温日较差变化给水利工程、油气管线和高铁建设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说明模拟自然界温度渐降低温胁迫的冷害作用的机理,以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以直降低温胁迫(昼温/夜温=(10±0.5)℃/(5±0.5)℃)为对照CK,常温(昼温/夜温=(25±0.5)℃/(18±0.5)℃)为对照CK1,研究渐降低温胁迫(即以1 ℃·h-1的平均降温速度进行降温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膜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Ca2+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低温胁迫的进程,渐降低温胁迫下2种酶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直降低温胁迫.(2)经过低温胁迫,冷害指数、叶绿体膜蛋白质量浓度和叶绿素质量浓度显著下降.(3)处理T的冷害指数、膜蛋白和叶绿素质量浓度、Ca2+ 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CK.总之,渐降低温胁迫可以减少叶绿体膜的损伤,增强抵御低温逆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路面板的热屈曲因板的热压应力引起,而混凝土路面板的临界变温可定义为路面板屈曲时的温度与铺设成型时的温度之差.在分析混凝土路面板在温度场作用下热胀屈曲临界变温的基础上.根据板的热屈曲方程,选择混凝土材料的Piosson比作为小参数,得到临界变温的摄动解.结果表明:临界变温正比于混凝土板的抗弯刚度.混凝土材料的Poisson比及板宽与板长之比对板的临界变温无明显影响.并将摄动解与压杆的Euler临界变温相比较,发现两者的差别为O(v^2).当Poisson比在0.15~0.2范围内变化时,板的临界变温总是大于压杆的Euler临界变温.且两者相差小于5%.因此,采用压杆的Euler临界变温近似计算板的临界变温对于道路设计而言总是较为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1~2013年永嘉县夏季高温资料,建立高温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夏季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对出现危害性高温时的预警指标作了进一步探讨.研究表明:永嘉县夏季高温天气具有显著的局地性特征,且高温多集中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本地夏季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当本站处在副高脊线附近,高空下沉气流明显,低层在暖脊或暖中心附近,中高层为西南(或偏西)气流时,容易出现危害性高温;危害性高温出现时,天况稳定、云量偏少、日照时数较长、能见度较好、风速较小,且以西南风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