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朱邦芬 《物理》2023,(4):276-282
<正>在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均由联大统一组织。杨振宁先生的学士学位由西南联大授予,学士论文导师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吴大猷教授;硕士学位由清华大学授予,导师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王竹溪教授。杨先生在许多场合多次提及西南联大的教育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物理》2017,(8)
<正>我是杨振宁先生的学生,到如今45年了。45年来我跟从杨先生经历的学习过程可回忆的事情很多,借今天给杨先生祝寿的机会,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分享一些对我有特别意义的我所知道的杨先生。1我的学生时期我1971年到美国纽约石溪大学读书,1972年杨振宁先生收我做他的研究生。回想四十多年前我的学生时期,首先浮入脑海的就是杨先生对学生的关怀和耐心。记得当时我有较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到他的  相似文献   

3.
《物理》2021,(9)
正2015年12月笔者受杨振宁先生邀请,曾有幸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作过一次讲座。期间与杨先生有过两次长谈。期后通过电子邮件沟通,双方觉得有再次就一些问题做些深度交流的必要。2016年5月6日上午,笔者再次拜访杨先生,并就有些问题向他请教、求证。这部分对话录音是比较清晰的,但文字整理出来后一直未刊出。今逢杨先生百岁华诞,谨以此文奉献给读者,当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杨振宁先生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把他的大作“Selected Pa-pers,1945—1980,With Com-mentary”寄赠译者。这大十六开本洋洋洒洒596页的巨著,选载了杨先生1945至1980年的75篇物理学论文。它们是杨振宁先生总数多达三百的论、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南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杨先生 8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 ,南开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杨振宁科教文选》。该书的副标题是“论现代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书中精选了杨先生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演讲等共 6 9篇 ,分属于以下 5个专题 :一、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论述 ;二、关于教育事业的论述 ;三、关于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四、关于中国现代科学史 ;五、关于科学分支间的联系。书中全面展示了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所提出的宝贵建议和精辟论述 ,以及他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培…  相似文献   

6.
美与物理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 2 0 0 1年清华大学建校 9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 ,著名物理学家 ,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分别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报告厅和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世纪大讲堂”上作了“美与物理学”的精采报告 ,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 .本刊特将杨振宁先生的该篇讲演 (原载于《杨振宁文集》文一百二十二 )转载于此 ,以飨读者 .  相似文献   

7.
今天很荣幸能够到这儿来跟大家见面,介绍一下杨振宁先生的治学和成就,以及他的为人.大家都知道杨先生是安徽省合肥市人,我来到这儿感到特别亲切和高兴.我跟杨先生相识十六年了,对他的做人以及做学问的态度,对他的成69有一点了解,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根 杨先生于1922年9月22日出生在合肥.六岁以前是在合肥度过的,后来随父母到厦门、北京.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全家又从北京回到合肥,然后经武汉、香港、越南的海防抵达昆明.他十六岁时以同等学历考进了那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开始念化学,因为那时他物理还没学过,直到进了西南联大…  相似文献   

8.
朱邦芬 《物理》2022,(10):732-733
<正>杨振宁先生在场论、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物理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贡献,特别是他和合作者构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提出的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当今世上最伟大的一位物理学家。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10月1日(农历八月十一日)。由于换算农历为公历时的差错,他护照上的出生日期为9月22日。2021年9月22—23日,按中国人习俗,清华大学携手中国物理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5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届物理文化节开幕,开幕式有幸邀请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杨先生表示,他非常开心能和北师大的同学们进行交流.看见现场那么多的同学,激起了他在西南联大上学时的回忆.杨先生说到,当时的学生很少,中国有名的大学也很少.而今天看见北师大物理系的学生就有这么多人,如今中国的大学又如此之多,这表现了中国的繁荣发展,国力的高速增长,对此他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0.
 五 物理研究与下围棋杨振宁编者按:杨振宁,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1954年与R.L.密耳斯提出杨-密耳斯场理论,1957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这里节选的一段话,原载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10月第14页),标题为编者所加.杨先生用下围棋的实例,深刻地说明从事物理学研究所遵循的方法,那就是:既要锲而不舍,又不要死钻.  相似文献   

11.
1基础科学班的建立1997年年底,清华大学校领导接受了理学院四位教授的提议,决定开办“基础科学班”(以下简称基科班),以它作为学校的一个教学“试验田”,探索拔尖人材培养的新模式.当时开办基科班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在前校长王大中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倡导下,于1997年6月  相似文献   

12.
《物理》2017,(10)
<正>作为杨振宁先生的学生,我很想在这里回忆一下杨先生是怎样引导我,影响了我的思想方法,工作习惯,和研究方向的。我就从1979年我第一次见到杨先生开始。1石溪研究生人们可以想象我第一次见到杨先生时会有多么兴奋。我当时着迷于量子力学统计解释的问题,对于其中关于粒子波函数在测量时会在瞬间收缩到一点觉得不可思议,总想找到一种实验去检验这种说法。于是我就和杨先生讨论这个问题。正如赵午前面所讲,杨先生对学生是十分关  相似文献   

13.
 在陈省身教授、杨振宁教授提议下,南开大学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于1986年6月筹建,由何国柱教授任代室主任,杨振宁教授担任数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负责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并拟定由十二位科学院研究所及一些高等院校有关专家组成组织委员会,负责安排研究室对外开放与学术活动.杨振宁教授亲自提出研究室初期的研究方向为“可积动力系统与一维、两维凝聚态模型”.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物理》2021,(9)
正杨振宁先生一系列物理文章几乎就是20世纪下半期理论物理的发展史,考虑到对物理发展的影响,可以用"伟大"二字形容。已有许多书刊文章(包括本刊于2014年第1期刊发的施郁的文章《物理学之美:杨振宁的13项重要科学贡献》)对杨先生科学成就进行介绍。如果试图从后学者角度扼要概括杨先生的学术思想,大胆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余瑞璜,1906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1929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并获学士学位,1935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在诺贝尔奖获得者、X光晶体结构创始人布拉格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于1937年获博士学位.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1939年,他携妻室儿女回国,先后在昆明清华金属研究所、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48年,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49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6.
《物理》1993,(2)
新当选的学部委员刘广均 刘广均──中国 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 员,原子能专家,生于 1929年,天津市人. 1952年他毕业于清 华大学物理系.毕业 后,先后任清华大学 助教、讲师、教学秘 书、教研室主任;核工业部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副总工艺师、生产处副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兼副厂长;核工业部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学会铀同位素分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材料学科分组成员.他曾任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成就与贡献: (1)他在核工业部铀同位素分…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1928年,6岁的杨振宁在海滩捡贝壳,与众不同地挑选极小却精致的。异于常人的独特的观察力、品味和风格在他成年后的物理学生涯中不断表现出来,成就了一位当代最卓越的理论物理学风格大师和物理学基本理论结构的设计师[1—7]。2012年,90岁的杨振宁收到的一件生日礼物是一个8 cm×8 cm×6.6 cm的黑色大理石立方体(见图1)。立方体的底部刻着"恭祝/杨振宁教授/  相似文献   

18.
 今年11月4日是我国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德平先生70寿辰。作为李先生的学生,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李德平先生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和盂昭英教授,留校任助教。在这期间,他迎来了北平的解放。新中国诞生不到一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  相似文献   

19.
 戴森(F.Dyson)17岁进剑桥大学学习数学,29岁成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物理学教授。杨振宁和李政道后来进入普林斯顿时,戴森还参与过是否聘请他们为教授的决策过程。他在物理学甚至社会科学的一些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重要贡献有电磁场的量子化和固体物理中“自旋波”的提出等等。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少见的全才。戴森先生对中国怀有良好的感情,1999年还访问过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地方。另外,他和杨振宁先生私交甚笃。因素以外,名师的指引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物理学奖荣获者杨振宁回母校清华大学定居,以82岁高龄为大一学生讲物理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从未有过的重大事件;其意义何在?需要从他近年两件言行去寻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