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在一定条件下LiNbO3:Fe晶体中从自散焦到等效“自聚焦”转换的动态行为,提出了出现自聚焦的物理机理为双相位共轭的法布里珀罗干涉腔中的多光束干涉与光折变效应的共同结果.该效应有希望在光折变自散焦介质中形成亮空间孤子 关键词: 自散焦 自聚焦 光折变  相似文献   

2.
热自聚焦诱导光折变非对称自散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佘卫龙  何穗荣  汪河洲  余振新  莫党 《物理学报》1996,45(12):2022-2026
用波长为532nm的高斯光束入射到掺杂的KNSBN晶体中,对足够大的光强,观察到由热自聚焦效应诱导产生的光折变非对称自散焦.非对称自散焦的空间分布与性质都有别于噪声受激放大.它对自泵浦相位共轭无甚贡献.对开始产生非对称自散焦时晶体中光束的直径作出估计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对铌酸锂晶体进行了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测量的Z扫描实验和光折变非线性系数测量的时间扫描实验。为了分析时间分辨扫描曲线的特点,基于非线性介质中光折变非线性与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耦合作用,引入非线性折射率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分析了空间亮孤子的形成过程,进而揭示了其在一定条件下从自散焦到自聚焦转换的动态行为的物理机制,得到了与实验现象相一致的结论,并说明了自聚焦光折变晶体中可能存在稳定的暗空间孤子。  相似文献   

4.
理论分析了背景光辐照在光折变晶体中从自散焦向自聚焦特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R>1是不同类型(Δn<0和Δn>0)晶体中这种转变的条件.实验观察到了铌酸锂晶体中这种转变的现象.并依据Glass常量的光伏打效应表征意义,提出了光伏孤子形成过程中载流子的竞争效应模型.基于此,分析了折射率变化为负的光生伏打晶体在背景光和信号光Glass常量比大于1条件下的载流子竞争效应,得到了与实验现象和已知理论分析相一致的结论.研究表明,背景光引起的载流子竞争效应是影响晶体自散焦向自聚焦特性转换的内在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5.
基于无偏压光伏光折变晶体,理论研究了热电效应和光伏效应共同作用下的稳态空间孤子对.从非相干耦合波方程出发,推导了热电光伏孤子对的数值解;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了各类孤子对的强度包络.结果表明:在自散焦光伏光折变晶体中,当正的热电场远大于光伏场时,亮-亮孤子对可以存在;当暗-暗或者灰-灰孤子对存在时,负的热电场可以增强自散焦效应,进而减小孤子的半峰全宽.各类孤子对的半峰全宽可以通过改变热电场的大小而加以操控.此外,非相干耦合热电光伏孤子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分别退化成热电孤子对或者光伏孤子对.借助晶体的热电效应,可以使光折变晶体LiNbO3从自散焦转变成自聚焦,从而灵活控制晶体中孤子对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二维带输运模型,研究了LiNbO3:Fe晶体中光束从自散焦向自聚焦动态转换过程.结果表明暗辐照在动态转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暗辐照较小时动态转换过程才发生.在暗辐照较小的情况还分析了热释电效应对动态转换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光生伏打效应 暗辐照 自散焦 自聚焦 LiNbO3:Fe  相似文献   

7.
光生伏打-光折变介质中光学涡旋孤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化了描述光生伏打光折变效应的模型方程.给出了光生伏打空间电荷场的形式解.讨论了单光束在光生伏打、自散焦光折变介质(LiNbO3∶Fe晶体)中的三维传播行为.指出在适当近似条件下,光生伏打光折变非线性可以维持圆对称的涡旋孤子.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非相干辐照对LiNbO3:Fe晶体中从自散焦到自聚焦的动态转换过程的影响和控制作用.无论是从前向还是从背向加入非相干辐照,都能加快自散焦、自聚焦过程以及从自散焦到自聚焦的转换过程,增大折射率的变化值.当非相干辐照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辐照在晶体上时,透射功率能迅速地上升和下降,具有明显的开关效应.这种在非相干辐照控制下折射率的迅速改变有望应用于全光学开关器件. 关键词: 非相干辐照 光伏效应 自散焦 自聚焦  相似文献   

9.
(2+1)维光折变波导阵列的制作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对四个点光源进行光学傅里叶变换,在自散焦光折变晶体中成功地制作了6μm×6μm间隔的并行(2+1)维阵列波导300余条,并证明了阵列波导实质上是二维体相位栅.实验研究了点光源间距、点光源尺寸及写入时间对阵列波导制作的影响,并分析了在自散焦光生伏打光折变介质中形成阵列波导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O437 2007054315LN晶体自散焦到自聚焦转换的耦合理论分析=Analysis of transform from self-defocusing to self focusing of LN crystal based on coupling theory[刊,中]/康轶凡(西北大学物理系.陕西,西安(710069)) ,王超…//应用光学.?2007 ,28(3) .? 367-370对铌酸锂晶体进行了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测量的Z扫描实验和光折变非线性系数测量的时间扫描实验。为了分析时间分辨扫描曲线的特点,基于非线性介质中光折变非线性与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耦合作用,引入非线性折射率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分析了空间亮孤子的形成过程,进而揭示了其在…  相似文献   

11.
光折变光子晶格中空间二次谐波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干涉法在自散焦光折变晶体 LiNbO3:Fe中写入光子晶格的动态过程中,发现了双光束干涉条纹一分为二,四光束干涉点阵一分为四的分裂现象. 研究证明:这是干涉条纹空间频率的倍频现象,是入射的干涉光场与写入的光子晶格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实验说明利用光折变效应可以容易地实现干涉光场空间频率的倍频和空间高次谐波的产生,并可利用产生的空间谐波感应出二倍频和高倍频的光折变光子晶格. 关键词: 光折变晶体 光子晶格 空间谐波  相似文献   

12.
用自散焦介质观测Ce:BaTiO3晶体的自泵浦相位共轭频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晓明  韩亚农 《光学学报》1996,16(7):26-929
提出利用自散焦介质作为载体测量光折变晶体自泵浦相位共轭的微小频移的新方法,适宜用于区分二波耦合,四波辊频对频移的贡献,为研究光折变自泵浦相位共轭频移的产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部分空间非相干暗光伏孤子诱导一维波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光折变晶体LiNbO3∶Fe中观察到部分空间非相干光形成的一维暗光伏孤子,并由此暗光伏孤子在该晶体中诱导出一维波导.暗光伏孤子是由光折变晶体的强光伏效应产生,是晶体自散焦效应和衍射效应相平衡的结果;此外,光伏孤子的形成还依赖于光束的传播方向和晶体光轴与强度梯度的相对方向.在一维情况下,非相干光孤子诱导出单一的平面波导,能够对弱光敏的强光进行导光.实验证明了用低能量非相干光束控制转换高能量相干光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扩展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及与其耦合的电子密度演化方程,理论研究了超短激光强脉冲在水中的非线性传输特性.理论模型综合考虑了衍射、正常群速度色散,多光子吸收、自聚焦及激光诱导产生的等离子体对光脉冲的自散焦效应.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得到超短脉冲在传输过程中轴向上光功密度和等离子体密度的时空分布.系统分析了超短脉冲在水中传输的动力学过程,讨论了非线性自聚焦和等离子体自散焦效应在脉冲传输过程中的竞争关系.同时研究了不同入射激光能量,脉宽和聚焦条件对等离子体丝的时宅结构和脉冲能流横向分布的影响.该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和推动超短光脉冲在激光医学、激光安全防护和水中激光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研宄空间光孤子在一维竞争非局域三次五次非线性介质中的新解和传输特性.发现亮孤子在竞争非局域三次自散焦和五次自聚焦非线性介质中存在不稳定区间.在一般非局域程度下,对于不同的三次非线性效应,同相位复合两孤子间表现为吸引或排斥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折射率的变化.在竞争非局域.三次自聚焦和五次自散焦非线性介质中给出了二极、三极和四极孤子能稳定传播的条件,研究发现更高极孤子的传播是不稳定的.还研究了孤子功率与传播常数以及非局域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光生伏打、自散焦光折变介质LiNbO3∶Fe晶体中写入并存储了圆形与环形波导,并观察到了环形波导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写入波导的方法和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分析了具有不同Glass常数的背景光在晶体折射率空间分布相对变化中的作用,得到了折射率改变为负的晶体中形成亮、暗光伏孤子的条件. 以此为基础,用532nm的e光作信号光、488nm的o光作背景光并不断变化背景光和信号光的功率,首次在实验上观察到了LiNbO3∶Fe晶体中亮光伏孤子的形成. 关键词: 亮光伏孤子 自散焦 自聚焦 光生伏打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光生伏打、自散焦光折变介质LiNbO3∶Fe晶体中写入并存储了圆形与环形波导,并观察到了环形波导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写入波导的方法和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光折变效应和带输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振芳  郭儒 《物理》1991,20(11):669-672
由于光折变效应的光学非线性与光强无关,因而在低功率激光作用下也会产生显著的光学非线性效应.同时光折变效应具有非局域响应性,这导致光耦合的光能不可逆转移.这为通过非线性作用放大信号光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由于这些特性,自1966年发现光折变效应以来,它一直是非线光学领域内较为后跃和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其应用也十分广泛.本文介绍了描述光折变效应的Kukhtarev带输运模型,并从Kakhtarev方程出发讨论了在稳态条件下的光折变性质,说明光折变效应的起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宇称-时间对称(parity-time)对称,简称PT对称, Scarff复合势中基态孤子的传输特性,采用了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了PT对称Scarff复合势中的线性情况,自聚焦和自散焦非线性情形。数值得到了线性情况下不同势深度中的PT对称破坏点、特征值和特征函数。也得到了非线性情况下自聚焦与自散焦介质中的基态孤子的传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基态线性模的本征值恰好等于相同调制深度的基态孤子存在时的临界传播常数,基态孤子能稳定存在于整个自散焦煤质和自聚焦煤质中的低能区域。PT对称Scarff复合势的这些特性在光开关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