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三通管的相分离特性,从被测气液两相流体中分流分离出一部分单相气体,通过测量这部分单相气体的流量计算被测气液两相流体的流量或干度.文中给出了这种分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计的组成原理,分流系数特性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粉粒体两相流的电容层析成象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粒体系统中的固相浓度分布的在线测量是十分困难的问题.电容层析成象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侵入式快速浓度场测量技术.它不干扰流场,不受流动中颗粒浓度、加速度、不透明等因素的制约.本文讨论其测量原理、应用、近期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高精度直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马赫数为2的可压缩湍流边界层中,两种不同粒径颗粒的运动特性.研究发现近壁面的颗粒流向平均速度要小于流体;颗粒具有法向指向壁面的平均速度;近壁面颗粒的流向雷诺正应力要略大于流体:其中大颗粒具有更加显著的上述趋势.小颗粒的法向和展向雷诺正应力基本等于流体,而大颗粒则都要远小于流体.条件...  相似文献   

4.
多孔介质内两相流汽相输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可视化实验技术对多孔球层内汽液两相流动作深入观察和分析。根据汽泡与多孔球层的相互作用,定义汽泡输运的临界半径并建立汽泡输运的动力学模型。在实验观察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定量讨论了汽相流动由分散态到连续态的转变,确定了临界转变点。  相似文献   

5.
鳍片管绕流气固两相流动特性PDA测试及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鳍片管束撞击式气固分离器是浙江大学提出的以鳍片管为分离元件(见图1)的一种循环流化床惯性气固分离装置,这种结构使得鳍片能被管束中的工质所冷却,因此对材质的要求不高,同时这种结构还有强化管束换热的效果。当气固两相流流经分离元件时,两相流撞击管束并在流动方向上多次转折后流出,由于颗粒的惯性,经过多次撞击和气流转向后,大部分颗粒将脱离主气流沿管束分离下来。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1],这种分离装置结构紧凑,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较低的阻力,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在清华大学煤洁净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下,我们…  相似文献   

6.
应用Coriolis流量计测量油水两相流质量流量和含水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Coriolis质量流量计对水平管内的油水两相流的质量流量和混合物真实密度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发现,在含水率10%-90%的范围内,Coriolis质量流量计能精确地测量油水两相流的质量流量的,相对误差在±0.5%以内;根据油水混合物的真实密度值也能较精确地确定其含水率,计算式的误差小于3%。实验管道内径为25 mm,流量1-4.2 m3/h。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过程中,油水两相流的测量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了一种油水质量流量的软测量方法.此方法采用V型内锥测量油水两相流差压信号,构建了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自适应小波网络用于逼近油水两相流质量流量模型,实现总质量流量的软测量.研究重点是均相的油水两相流在水平管道中的质量流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结合V型内锥差压测量和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均相的油水两相流的总质量流量测量,测量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κ-ε-κ_p-κ_(pg)-θ模型,模拟了提升管喷嘴进料段内三维稠密气固交叉射流的复杂流动现象.结果表明,实验值和模拟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再现了提升管喷嘴进料段内颗粒相的流动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真实岩心颗粒粒径分布,利用过程法构建疏松砂岩油藏的三维孔隙结构模型,利用相场方法建立两相流体流动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研究驱替速度、流体性质、润湿性对剩余油分布以及采出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驱替速度的增大和油水粘度比的减小会导致较大的毛管数,进而有利于采出程度的提高;就润湿性而言,水湿条件下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而在油湿条件下是阻力,因此水湿岩心采出程度更高.同时,从孔隙尺度对油水渗流机理及剩余油分布机理进行揭示,结果表明:由于多孔介质的复杂孔隙结构,流体在流经不同孔隙时呈现不同的流动特征,进而对油水两相流整体的压力分布、流速分布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油气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ECT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一套新型的两相流空隙率测量系统.该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以DSP处理器为核心,并采用USB2.0技术进行数据通讯,克服了目前ECT实时数据采集速度的瓶颈.同时,本文直接使用测量电容值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空隙率测量模型,克服了以往ECT空隙率测量时需要复杂费时的精确图像重建的缺点,提高了测量速度.实验研究表明,本文的系统是成功的,其测量精度和速度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小长径比垂直管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观察了小长径比垂直上流管内流型及特点,并对管入口处的压力波动特性和系统的压差波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长径比(L/D)垂直管内流型表现为泡状流、塞状流、乳沫状流、环状流和液束环状流;分别增加管线中的气量、液量,或者同时增加气液流量,均会造成垂直管入口处压力波动的均值和最大压力的增加;压力信号的概率密度(PDF)大部分呈双峰分布,也存在单峰和多峰分布;差压信号的概率密度符合正态分布,其功率谱密度同压力信号相比具有频率波动范围宽、幅值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提出一种利用最大信噪比和相关法测量两相流速度的方法.基于最大信噪比的信号分离方法是一种盲源信号分离方法,该算法利用统计独立信号完全分离时信噪比最大作为分离准则,它具有非常低的计算复杂度.这里首先利用盲源信号分离方法分别提取出上游和下游两相流信号,并据此求出两相流信号的相关函数曲线,由此求出信号的渡越时间,最后给出仿真实验的处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两相流速度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剂对倾斜上升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导断层测量技术研究表面活性剂添加对倾斜上升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影响,实验工质为空气/水、空气/100 mg/k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结果表明,当倾角较小时(2.5°和5°),添加少量纯度为95%的SDS到空气/水两相流系统,可以推迟了分层流型向环状流型的转换,使其发生在较高的气体流速条件下;与水平流动的实验结果类似,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没有观测到表面活性剂对塞状流型、弹状流型转换特性的影响。随着倾角的增大(10°),表面活性剂添加对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空气/水气液两相流系统中没有观测到分层流动,而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分层流动。  相似文献   

14.
1前言在两相分离中,液一液两相的分离是最困难的。主要是两相密度差较小且物性较为接近,在多相流体手册山等理论参考书中尚没涉及到液一液分离这个领域,随着近海及海上油田的开发生产及环保的要求,人们对油水二次分离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业上油水分离多采用浮选和重力沉降的方法,不适于近海及海上油水分离的情况,旋流分离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处理时间短,任意取向,不受振动影响等优点,因而开展低密度差液一液两相旋流分离的研究具有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背景。ZI质流程及试验方法工质流程为油水两相均匀的混合物由水箱用泵抽出,…  相似文献   

15.
取样管型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用取样管来组成一种分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计,通过取样管从被测两相流中成比例地分流出一部分气液混合物,然后应用-小型分离器将其分离成单相气体和液体,并用单相流量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流量,最后根据测量值计算被测两相流体的各相总流量.文中给出了这种两相流体流量计的组成原理,分流系数特性及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取样管的端口形状对分流系数的特性影响较大,其中S型端口的效果较理想,能够在较宽的测量范围内保持分流系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鉴别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低压空气一水作介质,进行了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鉴别的实验研究;采用沿垂直管局部轴向压差信号及压差信号的统计分析并借助高速闪光观测仪进行可视化观察鉴别流型。实验结果发现,利用压差的时域信号和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PSD),可以客观地判别垂直上升管内泡状、弹状和环状三种主要流型。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电导断层测量技术研究表面活性剂添加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含液率的影响,实验工质为空气/水、空气/100 mg/k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结果表明,空气/水气液两相流动在光滑分层流型区,表面活性剂添加对平均截面含液率基本没有影响。随着液体流速的增加,空气/水气液两相流动进入波状分层流型区域,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抑制或消除界面波动,增大平均截面含液率。表面活性剂的添加使弹状流含液率下降,气液流速较低时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EMD与神经网络在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EMD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的新方法.将压差波动信号经验模态分解(EMD)后的固有模态函数(IMF)进行分析、提取IMF能量作为Elman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向量,对水平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BP网络且稳定、识别率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及其转换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水平放置圆管内的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及其转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定义了不同流动条件下油水两相流的流型,并由实验所得数据给出了水平圆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流型图。进而讨论了各流型之间的转变机理,并考察了影响流型的因素。采用无量纲准则数以及半理论公式对流型转变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并与他人的实验数据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水平管段塞流压力/压差波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水平管段塞流压力波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其压力/压差波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折算液速对段塞频率的影响作用远大于折算气速的影响作用;分别增加管线中的气量、液量,或者气液量同时增加,均会造成管线运行过程中均值压力/压差和最大压力/压差的增加;压力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大部分呈双峰分布,但其中也存在单峰和多峰分布;压差信号的概率密度符合正态分布;压力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具有频率波动范围窄、幅值大的特点;与同工况压力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相比,压差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具有频率波动范围宽、幅值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