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冷原子吸收光谱(CV-AAS)、原子荧光光谱(AFS)、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SF)、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 EDX)和逐级化学提取技术(SCET)对贵州普安矿区晚二叠世煤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赋存状态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普安矿区2号主采煤层的矿物组成主要为低温热液流体成因的黄铁矿和陆源碎屑成因的黏土矿物;与贵州煤、中国大部分煤和美国煤相比,该煤中As (36.9×10-6)、Cd (10.2×10-6)、 Cr (167.3×10-6)、Cu (365.4×10-6)、Hg (2.82×10-6)、Mo (92.6×10-6)、Ni (82.6×10-6)、Pb (184.6×10-6)、Se(6.23×10-6)、Zn (242.3×10-6)和U (54.6×10-6)显著富集。而另外4个主采煤层(1号、8号、11号和17号煤层)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与贵州煤、中国大部分煤和美国煤中的相当。普安矿区2号煤层中的As、Cd、Hg、Mo、Ni、Pb和Zn等元素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而Cr、Cu和U主要存在于高岭石中,表明低温热液流体和陆源碎屑对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起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300 MW燃煤电站砷、汞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300 MW燃煤电站煤、底灰和静电除尘器(ESP)飞灰进行采样并测定了其中的砷、汞含量,同时应用Ontario Hydro Method (OHM) 标准方法和设备对ESP前后烟气中的砷、汞分布进行了直接采样和测试.对砷的检测结果表明,ESP飞灰中砷含量约6.68×10-6,是原煤中砷含量的2.5倍左右,而底灰中砷含量仅为1.70×10-6,ESP前烟气中砷含量约153.27 μg/m3,ESP后砷含量急剧降低为41.13 μg/m3;对汞的检测结果表明,原煤中汞含量约2.5×10-7,飞灰、底灰中的汞含量分别约1.9×10-7、1.5×10-7;ESP前后烟气中总汞含量分别为5.49、5.21 μg/m3.砷在飞灰中明显富集,而汞在飞灰和底渣中均不具有富集效果.ESP单元具有明显的协同脱砷效果,平均脱除率约在71%左右,而对汞的协同脱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H2O2含量的芬顿溶液对碱木质素进行预处理,并结合快速热解,探究轻质生物油中含甲氧基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芬顿溶液对木质素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轻质生物油中含甲氧基团的酚类化合物峰面积从AL(未处理碱木质素)的7.3×109下降至13-FML(H2O2含量为13 mL/g芬顿溶液预处理碱木质素)的5.2×109,减少了0.29倍。而含甲基团和乙基团的酚类化合物峰面积从AL的3.9×109上升到13-FML的7.2×109,增加了0.85倍。同时,轻质生物油产率从22.4%提高到28.7%。通过FT-IR、1H NMR和13C NMR分析发现,芬顿预处理使木质素凝缩性结构单元减少,甲氧基含量降低,为后续快速热解产生低甲氧基含量的生物油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聚多巴胺/碳纳米管(Au-PDA-MWNTs)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建立高灵敏检测核黄素的电化学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对Au-PDA-MWNTs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探讨核黄素(RF)在Au-PDA-MWNTs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RF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对核黄素的检测在5×10-9 mol·L-1~1×10-5 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6),检测限为1.7×10-9 mol·L-1.本方法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方法可行,因此该方法成功实现了维生素药片中RF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董莹  王勇  邢欢欢  屈建莹 《电化学》2015,21(1):85-90
以壳聚糖为保护膜、玻碳为基底,用纳米Au和Fe3O4磁性纳米粒子构建了新型亚硝酸盐(NO2-)传感电极. 实验表明,该传感电极对NO2-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NO2-浓度(5.0×10-6 ~ 2.0×10-3 mol·L-1)与氧化峰电流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6),检出限7.1×10-7 mol·L-1, 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 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Pt-Au-CS-SiO2-Lac/GC电极对邻苯二酚的电催化在8×10-7 ~ 1×10-4 mol·L-1浓度范围,其浓度与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 0.9993,检出限7.9×10-8 mol·L-1,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在无额外的添加剂和保护剂的情况下,以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制得链状金纳米粒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样品. 层层自组装技术可将金纳米粒子自组装,并分别以L-甲硫氨酸(L-Methionine,L-Met)、硫脲(Thiourea,TU)、丙烯基硫脲(Allyl thiourea,ATU)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交联剂自组装于玻碳基底,即得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 以[Fe(CN)6]3-/4-氧化还原电对为探针,考察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Au/L-Met/GC电极有最佳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曲线和计时电流曲线测试表明,Au/L-Met/GC电极的H2O2电催化氧化有较高的灵敏度,线性范围2×10-7 ~ 3×10-3 mol·L-1,检出限6.67×10-8 mol·L-1.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计时电量法探讨了镍(Ⅱ)-硫代氨基脲在悬汞电极上吸附还原的机理,表明其吸附模式为直接吸附,吸附形体为Ni(T3C)22+。利用Ni(TSC)22+络合物的吸附性,可采用预先将Ni(TSC)22+吸附富集在悬汞电极上然后再进行电位扫描的吸附伏安法来测定痕量Ni.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的检测下限可分别达到1×10-8mol/L和4×10-9mol/L。  相似文献   

9.
刘真真  齐沛沛  王新全  陈文学  吴莉宇  王强 《色谱》2016,34(11):1048-1054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快速与高分辨的分析优势,通过系统地考察样品制备、仪器分析中影响维生素C响应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各主要因素,建立了果蔬中维生素C的定量分析方法。果蔬样品在干冰保护下高速匀浆获得均匀的匀浆液,用0.1%(v/v)甲酸溶液提取后,采用Waters Acquity-UPLC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分析,柱温为30℃,进样量为5 μL,流动相为0.05%(v/v)甲酸-甲醇溶液(8:2,v/v),流速为0.25 mL/min。提取的定量离子为[M-H]-m/z 175.0238),定性离子为[M-C3H4O3]-m/z 87.0077),质量允许误差为5×10-6(5 ppm)。结果表明:维生素C在0.02~5.0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2;检出限及定量限分别为0.008 mg/L(S/N=3)和0.02 mg/L(S/N=10);在不同添加水平下,维生素C的平均回收率为89.3%~11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40%。在优化的条件下,对32批次的国产和新西兰猕猴桃样品进行检测,国产猕猴桃中维生素C的含量范围为498~1625 mg/kg,新西兰进口猕猴桃中维生素C的含量范围为247~449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0.
镓-水杨基荧光酮伏安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为3.0的0.2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HCI和5.0×10-6mol/L水杨基荧光酮底液中,线性扫描可得灵敏的Ga-SAF络合物吸附波,峰电位为-0.93V(vsSCE).镓在7.5×10-9~3.8×10-7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高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为基础,结合新采集煤样,对中国不同煤田1117个煤层煤样的磷含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煤中磷可采储量加权平均质量分数为224x10-6,大约90%的煤中磷质量分数低于500x10-6,为特低磷煤或低磷煤,全国总体上呈“北低南高”的趋势.按不同聚煤区、不同成煤时代和不同煤炭类别讨论了中...  相似文献   

12.
自1960年Hoffman等提出聚合物结晶成核理论以来,人们对聚合物结晶生长速率、片晶的侧向尺寸随过冷度的变化等现象成功地进行了理论描述.1997年,Hoffman等对聚合物结晶成核理论进行修正,将de Gennes的聚合物“蛇行”概念。引入表面成核理论,通过对单根分子链从过冷熔体“卷绕”到晶体前沿所需的时间进行估算,其结果远远低于Flory预言时间约3~5个数量级,据此,Hoff-man认为,在聚合物结晶过程中,分子链在强迫稳态下的“蛇行”运动有足够的时间解缠结和结晶。  相似文献   

13.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catalyzed by rare earth chloride dissolved in N,N-dimethylformamide and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propylene oxide was studied.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L are as follows.In the bulk polymerization: n(DMF)/n(LaCl3)=10,n(PO)/n(LaCl3)=20,aging temperature: 30 ℃,aging time: 1 h,c(CL)=7.91×10-3 mol/L,c(LaCl3)=1.58×10-5 mol/L,the polymerization carried out at 30 ℃ for 1 h,yield=83.3%,Mν=1.93×104.In the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n(DMF)/n(LaCl3)=10,n(PO)/n(LaCl3)=20,aging temperature: 30 ℃,aging time: 1 h,toluene as the solvent,c(CL)=4.22×10-3 mol/L,c(LaCl3)=8.43×10-6 mol/L,the polym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30 ℃ for 2 h,yield=62.9%,Mν=1.21×104.  相似文献   

14.
广谱抗菌素四环素是一种亲癌化合物,近年来已成为诊断、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的荧光探针,并用于临床检查和治疗中。已报道的检测四环素的极谱、比色、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荧光和微生物等法大多复杂且费时。而四环素能与Eu~(3+)形成稳定螯合物,且四环素-Eu~(3+)-TOPO-十二烷基磺酸钠多元络合物体系能发射很强的Eu~(3+)的特征荧光,所以我们提出了用上述多元络合物荧光体系来检测四环素的新的荧光方法,并将该法用于人体血清和尿中四环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的检出限为1.2×10~(-8)mol/L,比Eu~(3+)-四环素二元荧光体系的灵敏度约提高两个数量级,且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用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和单电位-计时吸收光谱法(SPS-CA),测得钴四苯基卟啉(CoTPP)分别与碘甲烷、苄基氯和氯丁烷形成含σ钴-碳键辅酶B12模型化合物的速率常数为11.09、1.62×102和6.93×10-2mol-1·L·s-1。钴卟啉与这3种卤代烷的反应是二级反应,对各自的反应物Co(Ⅰ)TPP和卤代烷都是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6.
对前人建立的标准曲线法测煤中自由基浓度进行优化,以DPPH标准样品和基准样品的二次积分面积比值为新参数,结果显示新参数标准曲线法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都在5%以内;重复性、复现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3%。将新参数标准曲线法用于分析不同煤化程度煤和新疆黑山煤(HS)沥青质的自由基浓度,发现随着煤化程度增加,其煤中自由基浓度逐渐增大,从低阶褐煤的8.531×10~(17)/g上升到高阶无烟煤3.37899×10~(19)/g;而在HS煤液化过程中,随着加氢液化温度的升高,其沥青质自由基浓度逐渐下降,从290℃的1.5793×10~(18)/g降到450℃的7.410×10~(17)/g,沥青质自由基浓度变化趋势与其产率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提钪工艺中常使草酸钪溶于过量草酸铵溶液中。但文献中有关钪与草酸离子配位作用的报导甚少。等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ScC2O4+配离子的稳定常数,而J·Stary则用分配法测定了SC(C2O4)33-配离子的稳定常数,这些工作都没有对溶液中可能生成各级配离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Uniform arrays of coarse and smooth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diameter about 130 nm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seed-mediated growth method, separately.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nanocomposites. The high enhancement factor fo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of coarse and smooth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estimated to be about 3.1 × 106 and 2.0 × 106, respectively. It is evident that the coarse gold nanostructures has higher influence factor than the smooth gold nanostructures. Therefore, these unique properties of the coarse Au nanoparticles appear to be very promising for applications as high-performance SERS substrate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合理控制反应条件, 使体系在电子束脉冲作用后只剩下所需要的一种瞬态粒子, 用脉冲辐解研究了喹啉、异喹啉分别与水合电子、羟基自由基、氢自由基等几种典型的氧化还原瞬态粒子的反应过程, 研究了各种瞬态产物的吸收光谱及其变化规律, 测定了相关反应的速率常数. 喹啉、异喹啉与水合电子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7.1×109和3.4×109 mol-1·L·s-1, 与羟基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7.2×109和3.4×109 mol-1·L·s-1, 与氢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7×109和3.6×109 mol-1·L·s-1. 这一结果表明, 喹啉、异喹啉均能够非常迅速地与水合电子、羟基自由基、氢自由基发生反应, 喹啉比异喹啉的反应速率更快. 运用电子理论分析了瞬态反应产物结构的稳定性差异, 结果表明, 喹啉的反应产物比异喹啉的稳定, 从而揭示了喹啉比异喹啉反应速率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造纸污泥薄层干燥实验及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造纸污泥薄层干燥实验,考察了温度对造纸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引入薄层干燥模型对污泥干燥动力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泥层越薄和干燥温度越高,污泥干燥的速率就越快,当干燥温度从80℃上升到160℃时,相对应的最大干燥速率从0.008g/(g·min)上升到0.030g/(g·min);Modified page模型描述了薄层造纸污泥在烘箱中的干燥过程,应用Fick扩散模型,薄层造纸污泥在干燥温度为80℃~160℃时,有效扩散系数为2.2×10-10m2/s~3.96×10-10m2/s。通过Arrhenius方程建立温度和有效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水分扩散的活化能为9.435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