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超细粒子K—Co—Mo催化剂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引用本文:鲍骏,卞国柱,伏义路,胡天斗,刘涛.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超细粒子K—Co—Mo催化剂性能和结构的影响[J].北京同步辐射装置,2001(1):164-168.
作者姓名:鲍骏  卞国柱  伏义路  胡天斗  刘涛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安配合肥230026 [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
摘    要: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Mo超细粒子氧化物,所得干凝胶分别置于空气和氩气中进行焙烧,然后经K2CO3助化后硫化。使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测试和扩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EXAFS)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同时测试硫化态样品的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活性。XRD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焙烧的样品为单一的CoMoO4物种,其晶粒尺寸约为60nm。在氩气中焙烧的样品,柠檬酸的分解对样品起到还原作用,主要物种为CoMoO3,同时存在少量的CoMoO4,晶粒尺寸约为20nm。BET结果表明,在氩气中焙烧的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硫化态样品中主要物种为MoS2和Co9S8,此外,还可能存在CoMoS3.13物种。XRD和EXAFS结果均表明,在氩气中焙烧的样品硫化后,其晶粒尺寸相对较小。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晶粒尺寸的降低明显促进了合成醇的活性和选择性的提高。

关 键 词:溶胶—凝胶法  热处理方式  低碳醇  合成  结构  K—Co—Mo催化剂  硫化态钼基催化剂  超细粒子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