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没食子酸丙酯Fe(Ⅲ)、Cr(Ⅲ)、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
引用本文:伍林,严敏,王建国,官章伟,夏志林,秦晓蓉,易德莲.没食子酸丙酯Fe(Ⅲ)、Cr(Ⅲ)、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J].应用化学,2010,27(3):328-332.
作者姓名:伍林  严敏  王建国  官章伟  夏志林  秦晓蓉  易德莲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武汉 43008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研究了没食子酸丙酯在水溶液中分别与Fe3+、Cr3+、Cu2+生成没食子酸丙酯-铁(PG-Fe)、没食子酸丙酯-铬(PG-Cr)、没食子酸丙酯-铜(PG-Cu)这3种金属配合物(PG-M)的反应。 通过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和循环伏安法等测试技术对3种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确定3种金属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10H10O5]2Fe·H2O、C10H10O5]3Cr·2H2O、C10H10O5]2Cu·2H2O。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中心金属原子与酚羟基发生配位,形成Ar-O-M键。 电化学数据显示,PG-M的抗氧化性优于PG配体,且PG-Cu>PG-Cr>PG-Fe。 用改进的核黄素光还原NBT法检测了3种金属配合物的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结果表明,3种金属配合物均有一定的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均可被称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的模拟配合物。

关 键 词:没食子酸丙酯,配合物,循环伏安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收稿时间:2009-03-27
修稿时间:2009-06-2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