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等效曲率的超二次曲面单元非线性接触模型 |
| |
作者姓名: | 王嗣强 季顺迎 |
| |
作者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116023 |
| |
基金项目: |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CF14015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572067, 11772085)资助. |
| |
摘 要: | 基于连续函数包络的超二次曲面单元可有效地描述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非球体颗粒形态, 并通过非线性迭代方法精确计算单元间的接触力. 对于具有复杂几何形态的超二次曲面单元, 线性接触模型不能准确地计算不同接触模式下的作用力. 考虑超二次曲面单元相互作用时不同颗粒形状及表面曲率的影响, 本文发展了相应的非线性黏弹性接触模型. 该模型将不同接触模式下的法向刚度和黏滞力统一表述为单元间局部接触点处等效曲率半径的函数; 切向接触作用则借鉴基于Mohr-Coulomb摩擦定律的球体单元非线性接触模型的计算方法. 为检验超二次曲面单元接触模型的可靠性, 对球形颗粒间的法向碰撞、椭球体颗粒间的斜冲击过程、圆柱体的静态堆积和椭球体的动态卸料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 并与有限元数值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计算表明, 考虑接触点处等效曲率半径的超二次曲面非线性接触模型可准确地计算单元间的接触碰撞作用, 并合理地反映非球形颗粒体系的运动规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长宽比和表面尖锐度对卸料过程中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 为非球形颗粒材料的流动特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离散元方法.
|
关 键 词: | 离散单元法 超二次曲面单元 等效曲率半径 非线性黏弹性 接触模型 |
收稿时间: | 2018-04-01 |
|
| 点击此处可从《力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力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