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隔膜孔隙结构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
作者姓名:曾建邦  郭雪莹  刘立超  沈祖英  单丰武  罗玉峰
作者单位:1. 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省轨道交通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昌 330013; 2.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南昌 330013; 3.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4.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批准号:51206171)、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批准号:LLEUTS-201608)和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基金(批准号:Y607k41001)资助的课题.
摘    要:隔膜孔隙结构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可准确描述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内部复杂物理化学现象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发现该模型较文献中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测试数据.利用该模型探讨了隔膜孔隙率与扭曲率分别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减小孔隙率或增大扭曲率,电池输出电压、最大放电容量和平均输出功率均不断降低,电池表面温度和温升速度均不断升高;当孔隙率减小或扭曲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放电初期电池输出电压均会出现先下降后回升的现象,且孔隙率越小或扭曲率越大,其下降的幅度越大、速度越快,回升所需时间也越长;要确保其不低于截止电压,隔膜扭曲率必须小于临界扭曲率(其下降至最低点刚好等于截止电压时的隔膜扭曲率).综合分析了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各电化学参量和产热量的动态分布规律,发现隔膜孔隙率和扭曲率主要影响放电末期电极膜片内部电化学反应以及其他放电时刻电解液中有效Li~+扩散(传导)系数.

关 键 词:隔膜  孔隙率  扭曲率  锂离子电池
收稿时间:2018-09-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