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例基于5-(二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的锌(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Hirshfeld表面分析和荧光性质 |
| |
作者姓名: | 王凯民 顾雄 邓娜 于红梅 叶艳青 马钰璐 |
| |
作者单位: |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昆明 650504;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500;昆明医科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 昆明 6505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762049)、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No.202301AT070264)、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No.2023J0595)、昆明医科大学 2022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流课程项目(No.2022JXZ018)和云南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JG2023001)资助。 |
| |
摘 要: | 利用配体 5-(二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H2dia)和咪唑(mdz)分别与锌(Ⅱ)和铜(Ⅱ)金属盐反应,制备了 3 例过渡金属配合物[Zn(dia)(mdz)2]·2H2O (1)、[Cu(dia)(mdz)2(DMF)] (2)和[Cu(dia)(mdz)2]·H2O (3)。利用单晶 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为一维线状链,1中每个四配位的Zn(Ⅱ)处于变形四面体中心,2中Cu(Ⅱ)中心拥有五配位的三角双锥几何构型。改变合成溶剂条件得到锯齿形一维链状配合物3,其四配位Cu(Ⅱ)中心展现出对称平面四边形构型。上述结果说明,金属离子几何构型以及合成溶剂可能对配合物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丰富的分子间氢键帮助3例配合物形成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热重分析表明,3例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较强荧光性,而配合物2和3荧光强度均远低于配体。
|
关 键 词: | 配合物 过渡金属 晶体结构 Hirshfeld表面分析 荧光性质 |
收稿时间: | 2024-01-07 |
修稿时间: | 2024-05-05 |
|
| 点击此处可从《无机化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无机化学学报》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