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载荷下剪切变形局部化、微结构演化与剪切断裂研究进展 |
| |
引用本文: | 徐永波 白以龙. 动态载荷下剪切变形局部化、微结构演化与剪切断裂研究进展[J]. 力学进展, 2007, 37(4): 496-516. doi: 10.6052/1000-0992-2007-4-J2006-136 |
| |
作者姓名: | 徐永波 白以龙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基础项目,重大基金,国家面上基金 |
| |
摘 要: | 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金属与合金变形局部化的形成、微结构演化与剪切断裂方面作者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成果. 材料包括低碳钢, SS304不锈钢, Fe-15%Ni-15%Cr单晶, Al-Li合金,α-Ti和Ti-6Al-4V, Al/SiCp复合材料等.综述内容主要包括:采用改进的Hopkinson扭杆装置,对剪切变形局部化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实验观察与数值模拟;采用"侧剖"与"对接"等定点方法制备电子显微镜薄膜试样,对剪切带内相变与再结晶、非晶转变、旋涡结构等动态变形现象,以及与宏观动态力学行为对应的位错胞的形成、发展和坍塌等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观测;提出了应变和应变率同时作为剪切带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的直接实验证据;在剪切带内发现了α'$-马氏体相变现象,以及相变产物与母体之间的晶体学关系;通过位错单滑移或交滑移等微观剪切最后发展成为宏观剪切的机制;对剪切带内再结晶结构的观测和对再结晶动力学本构关系的定量描述;对剪切带特别是``白色'腐蚀带(或相变带)的形成机制的分析和新的解释,指出 ``白色'是带内亚结构取向趋于一致,其在光学或扫描显微镜下很难辨认这些亚结构的取向差所致,并非表明剪切带内一定发生了相变;通过截断实验和实时跟踪观测发现,剪切带内微裂纹的萌生与聚合是材料承载能力骤然下降并导致最后断裂的主控因素.此外,本文对近年来在准静态和循环加载下材料的局部化形变与剪切断裂的实验结果予以简要评述,指出其微观机制与动态载荷下的截然不同, 是由位错的平面滑移所控制的,与热效应无关的等温变形.
|
关 键 词: | 动态载荷 剪切变形局部化 微结构演化 相变与再结晶 非晶化 位错平面滑移 |
收稿时间: | 2006-09-29 |
修稿时间: | 2006-10-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力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力学进展》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