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引用本文:马怡载.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J].化学通报,1974(1).
作者姓名:马怡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摘    要:1955年 Walsh 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至今十余年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已日趋完善,特别是1965年采用乙炔-笑气火焰后,使火焰法分析的元素由三十多个增到七十多个从而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全世界年产量,从1964年以前仅四百台,到1972年增至一万七千到一万八千台。发展之快,在仪器分析中也是罕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半导体材料要求分析10~(-7)到10~(-10)原子比杂质,环境污染研究中要求分析水中10~(-7)到10~(-10)克/毫升和一立方米空气中10~(-5)到10~(-8)克有害杂质,医院要求在小于十分之一毫升血中分析多种10~(-7)克/毫升以下痕量元素,生物和生化研究中要求知道痕量金属的催化触媒作用,尖端部门要求知道许多高纯材料的纯度,等等。有许多分析手段能解决上述问题,对此文献有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