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5种重金属元素全量及化学形态评价陕南某矿集区周边土壤生态风险
引用本文:冯博鑫,张敏,王丛,门倩妮,姚薇,张振.基于5种重金属元素全量及化学形态评价陕南某矿集区周边土壤生态风险[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23(2):133-141.
作者姓名:冯博鑫  张敏  王丛  门倩妮  姚薇  张振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08009);
摘    要:为了研究陕南某矿集区周边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铜、铅、锌、镉、砷)的化学形态及其生态风险,采用网格法采集样品529件,用改进BCR(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取法提取其中30件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全量和各化学形态含量。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正态分布检验、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检验、主成分分析等进行目标元素富集程度以及同源性分析,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进行目标元素活性评价,采用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进行目标元素来源区分。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样品中5种目标元素测定值的最大值分别为陕西省土壤背景值(2006年调查数据)的3.88~30.53倍,铜以外的4种目标元素测定值超出GB 15618-2018规定筛选值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比例为8.0%~27.0%,5种目标元素测定值的变异系数为42.5%~228.6%,说明矿集区周边土壤存在这5种目标元素不同程度的富集,且各目标元素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其中铜、铅、锌可能同源,镉、砷分别为单独来源。5种目标元素的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分...

关 键 词:全量  化学形态  生态风险  土壤  矿集区  陕南地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