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DIC技术的爆炸应力波过异质界面应变场演化规律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杨仁树, 赵勇, 赵杰, 左进京, 葛丰源, 陈程, 丁晨曦. 基于DIC技术的爆炸应力波过异质界面应变场演化规律实验研究[J]. 爆炸与冲击, 2022, 42(12): 123201. doi: 10.11883/bzycj-2022-0097
作者姓名:杨仁树  赵勇  赵杰  左进京  葛丰源  陈程  丁晨曦
作者单位:1.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 北京科技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3. 天津宏泰华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1913;; 4. 江汉大学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5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43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700386,2020TQ0032);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BL2021-05)
摘    要:

采用氯仿粘结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板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板模拟含异质界面模型;在PC介质中布置柱状炮孔并与界面呈一定角度,根据炮孔端部与界面相对位置,分别于柱状炮孔两个端部设置起爆点,起爆点远离界面端部时定义为孔口起爆,靠近界面端部时定义为孔底起爆;借助数字图像相关实验系统,研究爆炸应力波通过异质界面后PMMA介质应变场演化过程及炮孔底部区域拉、压应变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异质界面改变了爆炸应力波过界面后的传播形态。孔口起爆时,异质界面受爆破荷载作用后易形成应力集中区,界面处产生开裂,横向拉伸波作用是造成异质界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起爆方式对过界面后介质PMMA的横/纵向拉、压应变场作用贡献不同,主要体现在应变场强度、拉/压应变场位置分布2个方面。在炮孔底部区域,起爆方式对应变场时程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用时效长短和应变强度2个方面。
孔口起爆时,横/纵向应变体现出短时效、高强度的变化特征。就应变强度而言,起爆方式对横向压应变的影响显著强于其对纵向拉应变的影响。对空间分布特性影响主要体现在衰减程度,起爆方式对纵向应变衰减程度影响较大。无论采用何种起爆方式,爆炸应变场在PC介质中衰减速度较快,进入PMMA介质后衰减速度显著降低。




关 键 词:数字图像相关法   爆炸应力波   异质界面   起爆方式   模型实验
收稿时间:2022-03-14
修稿时间:2022-06-26
点击此处可从《爆炸与冲击》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爆炸与冲击》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