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手性配合物[M(bipy)_3]~(2+)(M=Fe,Ru,Os)圆二色谱的理论解析
引用本文:杨翊韬,王越奎,王炎,贾杰,苏晓玲,高小丽.手性配合物[M(bipy)_3]~(2+)(M=Fe,Ru,Os)圆二色谱的理论解析[J].中国科学:化学,2010(8):1091-1098.
作者姓名:杨翊韬  王越奎  王炎  贾杰  苏晓玲  高小丽
作者单位: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3069);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011021)资助
摘    要: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在DFT/B3LYP/LanL2DZ水平上优化了铁族配合物M(bipy)3]2+(M=Fe,Ru,Os;bipy=2,2′-联吡啶)在溶液中的基态几何结构,并用TDDFT/B3LYP方法和相同的基组计算了该类配合物的激发能、旋转强度和振子强度,绘制了相应的圆二色谱.计算的谱带位置虽有一定的红移或蓝移,但各谱带的带形和符号均与实验谱吻合.对跃迁性质的分析表明,三个配合物在长波区,除Fe(bipy)3]2+的第一个谱带是以d-d跃迁为主外,其他谱带均是荷移跃迁为主.短波区的两个强带则是以π-π*跃迁为主的激子耦合带:对于铁配合物,TDDFT可以正确预言其正负带的强度比,但对钌和锇配合物而言,由于对激子跃迁中荷移成份的贡献估计不足,计算的比值偏小.这一结论为进一步改进有关的计算模型指明了方向.

关 键 词:铁族联吡啶配合物  圆二色谱  TDDFT计算  手征光学性质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