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AB(~1∏,J)+C(~(s_1)l_(1j_1))→AB(~1∏,J′)+C(~(s_1)l_(1j_1)′)+C(~(s_2)l_(2j_2)′)电子和转动传能的电子量子干涉(英文)
引用本文:李永庆,李健,马凤才.AB(~1∏,J)+C(~(s_1)l_(1j_1))→AB(~1∏,J′)+C(~(s_1)l_(1j_1)′)+C(~(s_2)l_(2j_2)′)电子和转动传能的电子量子干涉(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3).
作者姓名:李永庆  李健  马凤才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物理系 沈阳11003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74040)
摘    要:在我们以前的理论研究中,给出了AB(1∏,J)+C(sli)→AB(1∏,J′)+C(slj′)碰撞诱导电子和转动传能的理论模型.为了进一步在理论上研究AB(1∏,J)+C(s1l1j1)→AB(1∏,J′)+C(s1l1j1′)+C(s2l2j2′)的电子和转动传能的电子量子干涉,以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为基础,考虑各项异性Lennard-Jones相互作用势,给出了其理论模型.得出了衡量干涉程度的干涉角,对完全干涉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决定几率比的因素,此理论模型对理解和进行这种类型的实验是很重要的.

关 键 词:电子量子干涉  转动传能  干涉角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