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交叉分子束实验研究F+D2(v=1, j=0)反应
引用本文:黄 龙,谢雨润,杨天罡,汪 涛,戴东旭,肖春雷,杨学明.交叉分子束实验研究F+D2(v=1, j=0)反应[J].化学物理学报,2019,32(1):72-76.
作者姓名:黄 龙  谢雨润  杨天罡  汪 涛  戴东旭  肖春雷  杨学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 201210,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深圳 518055,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3;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深圳 518055
摘    要:本文使用交叉分子束方法研究了氟原子和振动激发态氘分子D2(v=1, j=0)的反应. 使用受激拉曼抽运的方法制备了振动激发的D2分子. 实验中未观测到来自于旋轨耦合激发态氟原子F*(2P1/2)与振动激发态D2分子的贡献. 观测到来自于旋轨耦合基态氟原子F(2P3/2)和振动激发态D2的反应信号,相应的产物DF分子布居于v''=2,3,4,5振动态上. 与振动基态反应F+D2(v=1,j=0)相比,振动激发态反应F+D2(v=1,j=0)生成的DF产物转动分布更“热”. 获得了振动激发反应的四个碰撞能在0.32至2.62 kcal/mol范围内的微分反应截面. 在最低的碰撞能0.32 kcal/mol下,所有振动态的DF产物都以后向散射为主. 随着碰撞能的增加,DF产物的角分布逐渐从后向转移到侧向. 测量了DF(v''=5)产物的前向微分散射截面随碰撞能变化的曲线. 前向散射的DF(v''=5)信号出现于1.0 kcal/mol. 在2.62 kcal/mol碰撞能下DF(v''=5)主要为前向散射.

关 键 词:受激拉曼抽运,氘分子,振动激发,分子束,前向散射
收稿时间:2018/11/14 0:00:00

Crossed Molecular Beam Study of the F+D2(v=1, j=0) Reaction
Long Huang,Yu-run Xie,Tian-gang Yang,Tao Wang,Dong-xu Dai,Chun-lei Xiao and Xue-ming Yang.Crossed Molecular Beam Study of the F+D2(v=1, j=0) Reaction[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19,32(1):72-76.
Authors:Long Huang  Yu-run Xie  Tian-gang Yang  Tao Wang  Dong-xu Dai  Chun-lei Xiao and Xue-ming Yang
Abstract:
Keywords:Stimulated Raman pumping  D2  vibrational excitation  Molecular beam  Forward scattering
点击此处可从《化学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化学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