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氧化氮样舒张因子在休克中的变化及意义
引用本文:田青,张继峰,董林旺,张连元,刘平湖,汤健,苏静怡,唐朝枢.一氧化氮样舒张因子在休克中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科学B辑,1993(9).
作者姓名:田青  张继峰  董林旺  张连元  刘平湖  汤健  苏静怡  唐朝枢
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 北京 100083,北京 100083,北京 100083,北京 100083,北京 100083,北京 100083,北京 100083,北京 100083
摘    要:本工作观察了大鼠止血带休克、败血症休克和小肠缺血再灌注休克一氧化氮样舒张因子(NO-LRF)的变化及作用。结果表明,休克动物离体主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降低,组织cGMP含量增加。NO合成前体L-精氨酸(L-Arg)或NO合成阻断剂L-硝基精氨酸(L-NNA)、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基蓝(MB)分别增强或减弱休克动物主动脉的上述变化,且这些药物的作用不依赖于血管内皮的存在,提示休克时非内皮源的NO-LRF生成增多是血管对收缩物质反应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整体实验发现,L-NNA加重晚期休克动物的低血压并恶化预后,而L-Arg延缓休克动物的血压降低,减轻组织损伤,提示NO-LRF对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休克时非内皮源NO-LRF生成增多可能是机体的适应性代偿反应。

关 键 词:血管内皮  休克  一氧化氮  主动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