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均苯四酸辅助的异构化二吡啶基三唑钴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对高氯酸铵的催化分解
引用本文:谢钢,李冰,陈三平,杨奇,魏巍,高胜利.均苯四酸辅助的异构化二吡啶基三唑钴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对高氯酸铵的催化分解[J].中国科学:化学,2012(6):880-880.
作者姓名:谢钢  李冰  陈三平  杨奇  魏巍  高胜利
作者单位:[1]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西安710069 [2]宁夏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银川750021
摘    要:在水热条件下,以辅助配体均苯四酸,合成了3个二吡啶基三唑钴(Ⅱ)配位化合物,Co(3,3′-Hbpt)2(H2pm)(H20)2]·2H20(1),Co(4,4′Hbpt)(pm)o.5(H20)]。3H20(2)和Co(3,4′Hbpt)(pm)05(H20)3]′2H20(3)(其中3,3′-Hbpt为3,5-二(3.吡啶)-1氢-1,2,4-三唑,4,4′-bpt为3,5-二(4-吡啶)-1氢-1,2,4-三唑,3,4′-Hbpt为3-(3-吡啶)-5-(4′-吡啶)-1氢-1,2,4-三唑,H4pm为均苯四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热重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化合物1中,H2pm^2-以双单齿模式桥连相邻的金属离子形成一维的链,链与链之间进而通过3,3′-Hbpt与羧酸基团构成的O-H…N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2呈现出具一维通道的三维结构,其中,pm^4-以单齿和双单齿配位模式与钴离子配位形成二维网格结构,相邻的层之间再通过Hbpt连接形成三维的开放式结构;在化合物3中,钴离子与3,4′-Hbpt中的吡啶氮原子形成螺旋链,pm^4-则进一步以双单齿桥连模式将相邻的螺旋链连接成一个二维结构.借助DSC技术探究了化合物1-3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效应,结果发现,添加化合物1和2之后高氯酸铵热分解速率明显加快,放热量大为增加,有望成为新型含能燃烧催化剂.

关 键 词:钴(Ⅱ)配合物  3  ,5-二吡啶-1氢-1  ,2,  4-三唑燃烧催化剂  高氯酸铵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