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砷的理化特性及来源分析 |
| |
引用本文: | 李艳红,王茂林,周晓岚,葛刚,胡春华. 鄱阳湖流域砷的理化特性及来源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5, 39(3): 280 |
| |
作者姓名: | 李艳红 王茂林 周晓岚 葛刚 胡春华 |
| |
作者单位: | 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 |
摘 要: | 通过对鄱阳湖湖区以及江西省五大河流中溶解态砷的跟踪调查,研究不同区域砷含量的空间分布、污染特征及与水体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响砷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鄱阳湖区不同断面采砂前后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主湖区以及赣江、饶河、抚河、修河水体砷浓度在检测限水平以下,而在信江中游的鹰潭市和长江流经的九江砷含量出现局部高浓度,其平均值分别为12.53、1.33μg·L-1,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是受到了鹰潭冶炼工业和九江火山岩层下地热水的影响;水体理化性质与溶解性砷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水体砷含量与pH、TP、TN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48、0.44、0.34,水体中砷含量与Eh、S2-、砂粒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2、-0.31、-3.13,表现出负相关关系,TC与砷的相关关系不明显;水体中Eh-pH通过控制水溶液中砷的形态影响可溶性砷含量,高浓度的溶解性砷存在于pH较高、还原性的地下水体中,但在低pH并且含有高浓度自由S2-的还原性水体中溶解性砷含量很低;水体中砷的存在形态与TP、TN具有相似性,深度富营养化加速浮游藻类的繁殖从而可降低溶解性As含量,同时禁砂之后的时间段内水体中砷也相应的下降。
|
关 键 词: | 鄱阳湖 砷污染 重金属 富营养化 影响因子 |
Sourc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rsenic in Poyang Lake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