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Zn,Co双掺杂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的生长及性能
作者姓名:夏海平  张嗣春  王金浩  章践立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光电子功能材料研究所,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光电子功能材料研究所,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光电子功能材料研究所,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光电子功能材料研究所,宁波,315211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No.2007C21121);;宁波市科技局项目(No.2007B10053,No.2009A610007);;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7A22010);;宁波市4321人才基金(No.2008119)
摘    要:以K_2O为助熔剂,应用坩埚下降法生长出了Co~(2+) 初始浓度为0.5 mol;,以及ZnO分别为3 mol;与6 mol;的单掺与双掺杂SLN晶体(分别用SLN0, SLN3, SLN6表示).测定了晶体上下部位的吸收与发射光谱.在晶体的吸收光谱中均可观察到520 nm,549 nm,612 nm,1447 nm四个吸收峰,表明Co~(2+)处于晶体的八面体场中.ZnO的掺入明显地改变了吸收峰的相对强度.在520 nm光的激发下,观察到776 nm的荧光发射,其荧光强度的相对强弱也与ZnO的掺杂量有明显的联系.从吸收边带估算出SLN0, SLN3, SLN6晶体中Li2O的含量分别为49.06 mol;,49.28 mol;, 49.10 mol;.ZnO的掺杂量对Co~(2+)在铌酸锂晶体中的浓度分布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当ZnO的掺入量为3 mol;时,明显地抑制了Co~(2+)在LiNbO_3晶体中的掺入,当ZnO掺杂量达到6 mol;时,抑制作用减弱.本文从Zn~(2+)在LiNbO_3中随浓度变化的分凝情况以及对Co~(2+)的排斥作用解释了Co~(2+)在晶体中的分布特性以及光谱的变化情况.

关 键 词:近化学计量比LiNbO3  助熔剂坩埚下降法  光谱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人工晶体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人工晶体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