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引用本文: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J].力学学报,2008,16(6):730-741.
作者姓名: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
摘    要:大光包—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 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不足7km。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m,宽2.2km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m的碎屑流堆积区。

关 键 词:大光包滑坡  形成机制  溃滑  震动堆积
点击此处可从《力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力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