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药用植物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银杏、杜仲及绞股蓝的成熟青叶晾干并粉碎后经HNO3-HClO4(4:1)混酸消化,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同时分析测定了消化液中的Se,Ge,Cu,Zn,Fe,Mn六种微量元素,方法简便快速。用该方法测定了桃叶标准物中的Cu,Zn,Fe,Mn四种微量元素,证明了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种药用植物叶中Cu,Zn,Fe,Mn含量都较为丰富,特别是银杏叶中的Se,绞股蓝中的Ge含量较高,对微量元素与中草药药效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微波溶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石蒜中的镉铬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处理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对消解试剂和微波消解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的测定条件。研究表明,以HNO3 HClO4 H2O2作为微波消解试剂最佳,在基体改进剂NH4H2PO4存在下,可有效地消除基体的影响,建立了微波溶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石蒜中Cd,Cr和Pb的方法,其Cd,Cr和Pb的测定检出限分别为0.0667,1.22和0.810μg·L-1。将该法应用于石蒜样品中Cd,Cr和Pb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RSD小于3.1%,回收率在83.8%~118%之间。 相似文献
3.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奶粉中铅镉含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报道了运用悬浮技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奶粉中的铅镉含量,并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实验无需进行消化处理,充分利用石墨炉本身所具有的对样品进行部分预处理的功能,用1mg/ml磷酸二氢铵作悬浮剂和基体改进剂,将奶粉样品制成均匀悬浮样液,直接进行测定,灰化温度可提高到800℃,基体干扰被消除,铅和镉无灰化损失,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避免了因样品预处理而带来的干扰和损失,铅的回收率为100.1%,C 相似文献
4.
横向加热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和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横向加热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和镉,用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镁作混合基体改进剂,消除基体干扰,铅和镉的检出限分别为0.0078和0.0015μg·g~(-1);相对标准偏差为:铅小于9.1%、镉小于5.0%;回收率为95%~114%。 相似文献
5.
悬浮体进样-基体改进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土壤中的铅和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立了以悬浮体进样-基体改进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污灌区土壤中痕量铅和镉的新方法.以琼脂为悬浮剂、NH4H2PO4作基体改进剂,研究了土壤悬浮液的稳定性和基体改进效应及干扰效应.基于原子化峰值时间的对数值与原子化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测得Cd和Pb的表观活化能,探讨了基体改进效应机理.应用标准曲线进行校准,Pb和Cd的检出限分别为9.05×10-10g·mL-1和1.76×10-11g·mL-1,Pb和Cd的回收率分别为91%~97%和93%~109%,相对标准偏差为4.2%~7.8%.以土壤标准品作参照,测得值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7.
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河水中微量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19(4):607-609
以镧或钡盐涂覆石管,大幅度提高测定铍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并用铝或钙为基体改进剂,消除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92.6%-105.0%,RSD〈10.24%。 相似文献
8.
泡沫塑料吸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物料中痕量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制定了一种泡沫塑料吸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物料中痕量铊的分析,在所先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05μg/g、样准曲线范围为10-300ng/mL,Tl含量水平为0.71μg/g时的测定精度为6.0%,方法回收率99.0%-100.0%。经标样及大量样品分析验证,分析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硝酸铵为锰的基体改进剂 ,使用自吸背景校正法 ,测定血清中的痕量锰 ,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 .1— 4 0μg/ L;检出限为 1.5 3× 10 -11g;回收率达 96.8%— 10 2 .5 %。 相似文献
10.
锌作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水中的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