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篇 |
完全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物理学 | 201篇 |
出版年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20(R)和20(S)-人参皂甙-Rg2碳氢NMR信号全指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R)和20(S)-人参皂甙-Rg2属于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应用2DNMR技术:1^H-^1HCOSY、HMQC和HMBC全归属20(R)和20(S)-人参皂甙-Rg2碳和氢质子信号,为该类型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波谱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在阐明一种三萜多糖皂苷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毛茛科铁破锣属(Beesia)铁破锣[Beesia calthaefolia (Maxim.)Ulbr.]根茎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1);其化学结构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ESI-MS,^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H TOCSY,HMQC,HMQC-TOCSY,HMBC)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本文具体介绍上述几种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在解析这一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5.
应用2D NMR技术研究原七叶树皂甙甙元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原七叶树皂甙甙元是七叶树皂甙经温和酸水解得到的皂甙甙元,系多羟基齐墩果烷三萜类化合物,应用2D NMR技术:^1H-H^1 COSY、HMQC、HMBC和NOESY全归属原七叶树皂甙甙元碳和氢质子信号,为该类型化合物的结构提供光谱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萜大叶冬青甙I和苦丁冬青甙K的NMR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叶冬青甙I和苦丁冬青甙K系分别从Ilex latifolia Thunb.和Ilex kudincha C.J.Tseng的叶子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皂甙,用化学和波谱方法,特别是2DNMR波谱技术,推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30(S)-β,19α,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28-O-β-D-吡喃葡萄糖甙和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acid 28-O-[α-L-吡喃鼠李糖-(1→)]-β-D-吡喃葡萄糖甙,并对其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7.
从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的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二氢愈疮木脂素(Ⅰ),Gomisin J (Ⅱ)和Gomisin D (Ⅲ), 利用高分辨NMR技术及二维谱(1H-1H COSY、HSQC、HMBC和NOESY) ,对Gomisin J(Ⅱ)和Gomisin D (Ⅲ)的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 同时,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实验对结构较为复杂的Gomisin D的立体构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小花棘豆中黄酮甙的2D—NMR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D-NMR并结合其它理化方法研究了从豆科植物小花棘豆中分得的一种黄酮甙:山奈酚-3-O-芸香糖甙的化学结构;该成分系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