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物理学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谢金来 《应用声学》1997,16(6):13-13
全面核禁试条约第三届全球次声监测工作研讨会于1997年8月25至28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西班牙式的古城圣菲举行.会议云集了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等5大洲12个国家61位活跃在次声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政府官员以及联合国临时技术秘书等要员,围绕着全球次声监测中的7个专题进行报告和讨论,它们依次为:欢声阵的设计和信号处理,次声阵性能和减噪设备;法国欢声监测系统,国际次声监测系统60个站网的能力模型,对流层风对长距离次声传播的影响,高空风对次声同性能的影响,渗透管的特性以及对次声监测的减噪作用,欢声减噪器;爆炸检测,声遥感技术对爆炸源能量的估计,小当量地下,地面和近地面爆炸远距离声传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新科学家》1997年2月25日报道,卡西米尔效应得到了实验证实.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德里克·卡西米尔曾预言,当两块平行板以很小的间距放置于真空中时,两板间会产生某种很微弱的力,以便使它们互相靠拢.  相似文献   
3.
 1945年,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建成不到两年,却已拥有千余名物理学家,其中包括美国物理学界的精英和来自其他国家顶尖的物理学家。这些一流的物理学家前所未有地聚集在一起,日以继夜地工作,惟一的目标是制造原子弹。为什么他们要去那里?在踏上通往洛斯阿拉莫斯之路时,他们到底想着什么?要明白所发生的事,我们必须追溯到过去。通往洛斯阿拉莫斯之路的起点是1901年。镭具有奇异的特性,1901年来自巴黎的消息引起了卢瑟福和索迪的注意。他们用镭做了一系列实验,并于同年发现放射性是物质原子内部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索迪在回忆发现时的情景说:“我真是太高兴了,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狂喜。”  相似文献   
4.
 他,享有美国“氢弹之父”美誉他,因陷害“原子弹之父”遭唾骂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2003年9月9日,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爱德华·特勒去世,享年95岁。“氢弹之父”出生在犹太家庭据美联社报道,半个多世纪来对美国防御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EdwardTeller)因脑中风,于2003年9月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的家中去世,享年95岁。爱德华·特勒于1908年1月15日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钢琴家。  相似文献   
5.
 今年六月,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的物理学家们,通报了一项令人瞩目的发现,他们从三硝基甲苯(TNT)爆炸过后冒出的碳烟中,发现了无数的微细粒金刚石,这是他们正在从事研究高能炸药碳化学时发现的.金刚石是从哪儿来的呢?来自当地地下里的碳.碳原子在高压、高温作用下,以规则型式聚集在一起(即是结晶),这种结晶物质正是金刚石.试验项目负责人J.D.约翰逊说,在洛斯阿拉莫斯地区,其它因素或许有助于形成钻石,“但是,爆炸的压力和热量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扫描装置,可以准确探测到任何藏在车辆内的核武器和核材料.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立研究所D.  相似文献   
8.
 美国宇航局准备在2011年向木星发射研究其3颗被冰层覆盖的卫星---木卫四、木卫三、木卫二的JupiterIcyMoonsOrbiter(JIMO)太空探测器上安装一台电离子发动机,发动机能量将由核反应堆提供。选取这样的方案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木星区域的太阳光远比地球上少)不能满足JIMO探测器整个系统的完全需要。显然,对安装在太空探测器上的核反应堆在质量上有严格限制,以便能使支载火箭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9.
 二 核聚变研究的发展历史早在1929年,阿特金森(Atki-nson)和奥特迈斯(Houtermas)从理论上计算了氢在几千万度高温下聚变成氦的可能性.1934年,奥立芬特(Oliphant)发现了第一个D-D反应.1942年施莱伯(Schreiber)和金(King)在美国普渡大学首次发现了D-T核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