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化学   4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高中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竟 《物理通报》2012,(4):128-129
《新课标》初三物理课程,编入了“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及应用.由于学生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有一个直观的教具演示这一物理现象,给学生的探究提供素材,方便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朱岩 《物理通报》2006,(6):29-31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和谐统一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发展的今天,有一个新的课堂环境和课堂教学理念,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高中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从身边的自然环境出发,立足于感性认识为本,再升华为理性认识,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获得一个情感与理论上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知识,一般来说,是从生动的具体的直观开始的,生动的直观能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但是,感性认识并没有揭露事物的本质,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要通过一系列的抽象来完成。  相似文献   
5.
创新在物理教育中的表现,最显著的方面就是实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中物理所讨论解决的问题,虽然多数来源于实际生活,但是学生缺少实际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对解决一些实际物理问题感到很困难.教师利用设计的简易实验来再现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观察中主动探索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物理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1设计动机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短路及其危害”是一个重要但又十分抽象的内容.教材中虽然明确介绍了短路的概念及其危害,但是并没有设计相关演示实验方案.教学中教师也往往因为“该实验不便于演示”,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上的推理与分析,师生对其都缺乏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学习效果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7.
直觉的魅力     
康宇 《中学生数学》2011,(11):2-2,5
所谓直觉,就是指未经逻辑推理的感性认识.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直觉的洞察可能远远超前于逻辑的证明.同学们在解题时,可能都有借助直觉发现解题思维途径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北大原校长胡适先生讲过的一句话,笔者认为它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刻含义是研究问题时可以首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转化为严格的理性认识,转化的过程是数学证明,因此这句话在高中数学的探究性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其反函数图像的交点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很难用初等数学的方法把它完全阐述清楚,结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的.  相似文献   
9.
10.
多球相切问题在高考和各类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但由于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感性认识比较少,因此在脑子中难以想象出题目的立体模型画出直观图,这样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困难,如果能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巧构几何体画出直观图,常常能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如何来构造几何体画出直观图呢?下面举例说明,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