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8篇
物理学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騄 《应用声学》1992,11(3):11-1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齐颖勇,在语言声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博士,现在亚利桑那大学言语和听觉科学系任助理教授。由于他在言语科学领域中工作成绩突出,于1991年美国声学学会秋季大会上,成为克拉特(Dennis Klatt)纪念奖的第一位得主。 克拉特是国际知名的语言声学家,他在言语合成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研制的文语转换系统DEC-Talk是大家公认的最好的一种。不幸他于1989年逝世。为了纪念他对言语科学的贡献,由美国言语-语言-听觉基金会和美国声学学会联合设立了克拉特纪念基金。首次2000美元奖金授予一位取得博士学  相似文献   
2.
作者按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2013.6.2—7,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之前(2013.5.27),国际著名声学家、马大猷的同学和挚友Leo Beranek给马公子晓非发来电子邮件,传来了他将在大会的建筑声学领域"马大猷,他对声学的贡献和生活"专场报告(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N.Xiang(向宁)主持)上的论文手稿,其后,晓非又将它转发给我。文稿中摘录了马大猷和Beranek两人194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分手以后,马大猷写给Beranek的23封信件,时间覆盖从1940一1948,1979—1992。1949—1978年间由于中美关系的大局,通信不得不中断。信中既有抗战时期昆明的时局现状,也有平时的生活场景,更有开展研究工作的艰辛和当工学院长的劳累;信中突显出马大猷在那样困苦动荡的环境下,对声学的执着和学术追求的宝贵精神;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天到来以后,他说:"(我的科学)生命是从60岁开始的"。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本应配合历史事件写入《马大猷传》一书中,为该书增添一抹鲜活动人的亮色。可惜,那时《马大猷传》已经发排付印,机会失之交臂。去年(2012)美国声学学会授予马大猷荣誉会士,这在声学界是被人十分尊崇的称号。它只授予那些在声学中获得卓越成就或对声学有突出贡献的人。从1929年设立至今只有19位科学家(包括马大猷)获得这一称号。1929年第一位荣誉会士是拥有1000多项专利的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Edison,1847—1931),继爱迪生之后第二次1949年授予了美国声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现代言语和听觉研究的先驱、被誉为立体声之父的弗莱车(HarveyFletcher,1884—1981),第三次1954年另一位美国声学学会创始人、马大猷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导师建筑声学的先驱孥德森(Vern O.Knudsen,1893-1974)等四人获此殊荣。Leo Beranek是在1994年获得这一称号的。著名声学家声学海洋学的奠基人、创建了苏联声学研究所的布列科夫斯基赫(Leonid M.Brekhovskikh,1917-2005)在1999年获得这一称号。马大猷的学术成就和对声学的贡献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声学界能获此等殊荣者寥寥。因而了解他的学术人生、继承他的学术成就、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对我们开拓创新、科学兴国大有裨益。《声学学报》3月期适逢马大猷先生99诞辰,将这批宝贵的信件的译文刊登,既是对历史文献的尊重也是对《马大猷传》的补充,必将使声学工作者和关心声学的人们感到欣慰。信中Beranek作了一些注释,标为白注;作者也加了一些注释,标为作者注,均置于黑括弧中。原文没有分段,为便于阅读,分段是作者后加的。  相似文献   
3.
杜功焕 《应用声学》1993,12(2):45-46
钱祖文著“《非线性声学》”一书(科学出版社,北京,1992.6;32.7万字)的问世,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众所周知,声波的本质是属于非线性的,而当今几乎所有声学领域在发展中都不期遇到非线性问题,因此有这么一本专著出版,无疑是广大声学工作者期望已久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国际著名声学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声与振动学会荣誉会  相似文献   
5.
王季卿 《应用声学》2002,21(5):29-29
世界著名声学家L.L.Beranek教授应魏荣爵院士邀请,在南京大学百年校庆学术报告会(2002年5月22日)上作了“音乐厅和歌剧院”的报告。白瑞纳克教授在会前和会后访问了北京和上海,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同济大学作了“音乐厅音质的客观参量”和“音乐厅和歌剧院”等学术报告。介绍了他的丰富设计经验和卓越研究成果。并在同济大学举行他的名著《音乐厅和歌剧院》中文版首发式(王季卿、戴根华、项端析、郑敏华等译,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音乐、声学和建筑三个方面探讨大厅音质最新进  相似文献   
6.
《应用声学》1988,7(3):48-38
是法国声学界1987年出版的一本重要学术著作.全书共分24章.由法国24位著名声学家共同撰写.他们之中有马赛力学和声学实验室的水声传播专家C.Gazanhes和J-P.Sessarego教授,有长期从事弹性目标声散射研究的勒阿弗尔大学J.Ripoche教授和中央电信实验室的A.Derem教授.还有对声散射的高频几何问题进行独创性研究的巴黎第七大学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声学》1988,7(2):49-49
10月5日南京大学举行隆重仪式,热烈庆祝魏荣爵教授执教50周年,同时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现代声学进展学术报告会》. 魏荣爵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声学家,新中国声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任历届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他于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即开始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4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田静研究员和向宁教授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ICA2013Montreal)上成功组织了"纪念马大猷院士声学贡献专题研讨",来自世界各地声学巨匠和青年才俊纷纷投稿,回顾了先生在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并深情地缅怀了与先生一起时的点点滴滴。2013年6月2—7日,每三年一度的国际声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是声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声学家们的节日。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届大会上,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研究员和美国伦斯勒理工  相似文献   
9.
《应用声学》2012,(4):248+255+293+302+307
2012香港国际声学大会暨中国声学学会第9届全国声学会议在香港成功召开2012年5月13日至18日,由中国声学学会、美国声学学会、香港声学学会和西太平洋声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ACOUSTICS 2012 HONG KONG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它是中国声学学会第9届全国声学会议、美国声学学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应用声学》2005,24(1):68-68
著名科学家、声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杜连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1月25日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杜连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对我国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声学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杜连耀教授1910年生,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1934年毕业,1937年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