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4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8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弹流反常温度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指出入口温升是压缩功发热和逆流剪切热所致,而出口局部低温是负压缩功吸热的结果,出口温度的再次微幅上升则是压缩功消失后剪切热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入口温升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随卷吸速度的增加显著升高而几乎与滑滚比无关;在高速小滑滚比工况下,接触区的最高温度有可能出现在入口位置;入口温升增加了材料在工作中经受高温的次数,对其接触疲劳寿命有不利影响;在保证润滑性能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供油量可以减小逆流,从而降低入口温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一小尺寸离心压气机级的失速裕度,首先为其设计了进气回流和周向槽两种机匣处理方案,对实壁机匣和处理机匣压气机级总体性能的分析表明;进气回流并没有起到拓展压气机级失速裕度的效果,周向槽机匣处理对压气机级失速裕度的改进量也只有约2.41%。因此考虑了一种新的机匣处理方案,即同时采用进气回流和周向槽机匣处理。计算结果表明:压气机级失速裕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提高幅度达13.25%。  相似文献   
3.
We introduce a mass‐flux‐based inlet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he lattice‐Boltzmann method. The proposed boundary condition requires minimal amount of boundary data, it produces a steady‐state velocity field which is accurate close to the inlet even for arbitrary inlet geometries, and yet it is simple to implement. We demonstrate its capability for both simple and complex inlet geometries by numerical experiments. For simple inlet geometries, we show that the boundary condition provides very accurate inlet velocities when Re?1. Even with moderate Reynolds number, the inlet velocities are accurate for practical purposes. Furthermore, the potential of our boundary condition to produce inlet velocities which convincingly adapt to complex inlet geometries is highlighted with two specific example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
根据气体冷却服的特点,对不同进风型式下气体冷却服中空气流动与换热进行研究。建立了进气口加设挡板层、进气口带均流器型和直吹型3种型式气体冷却服(服装夹层)中冷却空气流动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气体的流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进风型式对气体冷却服空气层的温度分布状况、平均气流流速、平均温度、对流散热量影响较大;其中进气口加设挡板层的服装空气夹层温度分布最均匀,进气直吹型的平均气流流速最大,对流散热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气体冷却服进一步的布风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5.
微反应器是指使物理、化学、生化等反应在微小的空间内发生的装置。微反应器能减少试剂消耗和样品污染,且反应条件易于控制,特别适合于酶促反应分析,因而多为酶微反应器。微反应器与电泳联用时,可将毛细管柱端作为微反应器,集反应与分离于一根毛细管柱上,可实现反应与分离一次性完成。根据酶微反应器制备原理的不同进行分类,综述了近2年来毛细管电泳柱端酶微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7.
激波风洞内超燃冲压发动机三面压缩进气道流场实验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进行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三面压缩进气道的实验观测。利用来流马赫数4.5的直通式激波风洞,考察了三组具有不同压缩角度的进气道模型内部的流场情况。实验观测手段为油流法、丝线法和高速纹影,同时,辅以数值模拟以有助于流场细节分析。纹影照片展示了进气道内部以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流场复杂结构,数值模拟也显示了相近的结果。油流技术与丝线法显示了近壁面处的流动图像,照片中可见激波、分离线、再附线等分界线位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唇口激波与进气道内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及其引起的壁面分离是影响进气道内流动的主要因素。同时,尝试了利用抽吸方法减弱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诱发的壁面流动分离,并取得一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The laminar analytic solutions of velocities and pressure in the central zone of the inlet region of pipe flow are give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uniform inflow, based on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f incompressible viscous flow.  相似文献   
9.
从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出发,给出了在均匀来流条件下的圆管入口段层流流动中央区的速度分布及压力分布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0.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can be induced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densation process and local transonic condition in condensing flow, which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wet steam turbine. With an Eulerian/Eulerian numerical model, the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of wet steam flow is investigated in a supersonic turbine cascade. Owing to supercritical heat addition to the subsonic flow in the convergent part of the cascade, the oscillation frequency decreases with increased inlet supercooling. Mass flow rate increases in the oscillating flow due to the greater supersaturation in condensation process, while the increase will be suppressed with the flow oscillation. Higher inlet supercooling leads to the fact that the condensation process moves upstream and the loss increases. Moreover, some predictions of oscillation effects on outflow angle and aerodynamic force are also presented. Finally, heterogeneous condensations with inlet wetness and periodic inlet conditions,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stator and rotor,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