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化学   26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79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工作发展了一类二齿N-杂环卡宾(NHC)-吡啶锰配合物催化CO2和环氧化物偶联反应的方法.锰配合物和四丁基碘化铵(TBAI)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对环氧化物和CO2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反应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该二元催化体系适用于广泛的底物范围,例如端环氧化物和高位阻的内环氧化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的研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手性环状氨基酸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性能,是广泛存在于手性药物和手性催化剂中的一种结构单元.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具有高效、绿色和经济的优点而成为合成该类化合物的首选方法.对该领域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种类型环状α-和β-脱氢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类型钌(Ru)、铑(Rh)和铱(Ir)催化剂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有机化学》2015,(2):506
<正>Angew.Chem.Int.Ed.2014,53,13912~13915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是把简单的平面芳香族分子转变为复杂的手性环状分子的高效方法,因此该策略受到化学家的重视,并发展了一些去芳构化的方法,如氧化、环加成、烷基化反应等.但是,通过催化不对称的芳基化反应来实现的去芳构化策略却鲜有报道.江苏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枫课题组设计了2,3-二取代吲哚与醌亚胺缩酮  相似文献   
4.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管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通过对14个素混凝土和14个钢筋混凝土环状试件外粘碳纤维布加固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圆管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对不同加固方法及一次或二次受力的混凝土管在内压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荷载一应变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内压管可以显著地提高极限承载力,明显的改善了构件的延性,能够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加固后试件的开裂承载力与未加固试件相比,提高幅度不大,加固试件二次受力与一次受力相比,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极限承载力基本相同。用碳纤维布加固内压管是一个新课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用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具有优良的加固性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界面端奇异性理论的单纤维拔出试验的试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瑛  嵇醒 《力学季刊》2004,25(3):337-341
在单纤维拔出试验中,由于试件的界面端存在应力奇异性,这使试验所得到的界面剪切强度数据失去合理性[1]。但从文献[1]关于微珠脱粘试验研究的结论中可以发现当基体的楔形角小于某临界角度后,微珠试件界面端应力奇异性几乎消失。由此启发我们设计出一种楔形角小于该纤维/基体系统临界角的锥面的拔出试件,这样即可以防止出现传统拔出试件在界面端的强应力奇异性,又可以避免微珠脱粘试验自身的缺陷。界面端具有任意楔形角的轴对称模型被用于分析和确定纤维/基体系统的临界角,对方程进行渐近展开和分离变量处理,根据边界条件可以得到关于特征值λ的特征方程,针对确定的纤维/基体系统可以得到特征值和楔形角的关系曲线,我们把应力奇异性指数等于-0.005时所对应的楔形角定义为临界角,以及根据临界角设计锥面拔出试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邹大庆  谢惠民 《实验力学》1996,11(3):339-344
本文采用185℃试件栅转移方法和云纹干涉法的载波技术,研究了碳/双马复合材料层板(-45/90/422/90/-452/90/45/0/-45/45)2S的固化残余层间剪切应变,并给出剪应变沿铺层截面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五种规格充满水的圆柱壳经受大质量低速度轴向撞击作用时屈曲过程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由于液体的存在,圆柱壳的屈曲模态呈轴对称型的环带波纹,整个撞击过程可以明显地分为振荡的动力加载、平稳发展的后屈曲和迅速下降的弹性卸载三个阶段。并讨论了试件壁厚和高度等几何参数对其屈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嵌段共聚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MF作为退火溶剂,以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为表征手段,研究了溶剂退火后期溶胀薄膜中溶剂的去除速度对于薄膜相形貌的影响,发现通过改变溶剂去除速度可以有效的调控薄膜中的形貌.当薄膜厚度为35 nm时,DMF的快速挥发会导致薄膜中形成以PS为分散相的反转柱状相结构,当降低溶剂的挥发速度时,薄膜中形成了以PS为分散相的环状形貌,当进一步减缓挥发速度时,薄膜中将形成台阶状的片层结构;然而当薄膜厚度为55 nm时,溶剂退火后期薄膜中形成的是以P4VP为分散相的正常柱状相结构,在相同溶剂去除速度条件下薄膜相形貌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
作为最小的不饱和环状分子,环丙烯独特的刚性结构和多变的反应活性吸引了化学家的研究兴趣.自1922年Demjanov[1]报道了环丙烯化合物的首例合成以来,现已发展了一系列环丙烯的合成方法.手性环丙烯的合成是通过炔烃和重氮化合物的[2+1]不对称环加成反应.根据底物的不同,这些不对称环加成反应可以分为四类:(a)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b)末端炔烃和双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c)非末端炔烃和双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d)非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在这四类反应中,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不对称反应相对容易进行.1992年,Doyle和Müller等[2]报道了手性铑催化剂[Rh2(5R-MEPY)4]促进的末端炔烃和重氮醋酸酯之间的不对称环丙烯基化反应(Scheme 1a).随后各种手性催化剂包括[Rh2(OAc)-(DPTI)3][3]、Ir(salen)衍生物[4]和[Co(3,5-diMes-Chen-Phyrin)][5]等被先后报道用于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不对称[2+1]环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丰富、廉价、无毒以及可再生的一碳资源,也是一种可用于聚合的绿色单体.基于CO2的聚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广泛报道的是CO2和环氧单体的聚合反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最近几年,一些CO2参与的新型聚合反应被陆续报道,这些工作大都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从CO2到高分子材料的转变.第一个途径是先将CO2转化为可以聚合的单体,例如:内酯、环状碳酸酯和2,5-二呋喃甲酸等,再利用开环或者逐步聚合将单体转化为聚合物;另一个途径是直接以CO2为单体和其他类型单体共聚得到聚合物.这两种途径对于发展CO2参与的新型聚合反应,拓展CO2基聚合物种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按照CO2直接还是间接参与聚合反应分类总结了近年来在CO2制备高分子材料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