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单-A12O3短纤维增强及A12O3短纤维一石墨(Gr)颗粒混杂增强AZ91镁合金复合材料,考察了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优于基体合金,其中单一A12O3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更优,而混杂Gr颗粒的复合材料在磨损表面不能形成自润滑薄膜,故不能改善镁基复合材料在滑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基体合金和单一A12O3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犁削磨损,而A12O3-Gr颗粒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犁削和剥层破坏. 相似文献
2.
短纤维复合材料应力传递的修正剪滞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应力传递的传统剪滞理论进行了修正和改进。修正理论中包含了一些在传统剪滞理论中没有很好考虑的因素,包括纤维端部的正应力传递和界面的结合状态。推导得到了描述短纤维复合材料应力传递机制的一些公式。通过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应力传递结果比较发现,修正理论对应力传递的描述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的剪滞理论。修正是合理而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f Cf/ZL09短纤维混杂金属基复合材料,并探讨了炭纤维体积分数为4%时,Al2O3纤维含量变化对该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2O3体积分数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增大,复合材料从轻微磨损到急剧磨损的临界转变载荷大幅度提高,并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临界载荷以下,影响复合材料磨损率的Al2O3含量临界值为12%,当Al2O3含量低于临界值时复合材料磨损表面无明显剥落,而当Al2O3含量超过临界值后,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存在大量的剥落坑,磨损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强度与损伤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观察计算力学的方法分析了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多重损伤与强度的关系,采用唯象的内聚力模型模拟纤维/基体界面的脱粘和采用G-T模型描述韧性基体的损伤。并用上述模型分析了长纤维增强MMC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损伤演化的规律,讨论了不同界面性质与材料强度及损伤、破坏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尺寸稳定性铝基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讨论材料尺寸稳定性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几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表明:亚微米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尺寸稳定性性能,符合组织稳定、相稳定、应力稳定、晶粒细化等基本要求,是目前惯性器件较理想的选材。 相似文献
6.
7.
增强相形态对复合材料微区力学状态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了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场,得到了不同长径比的椭球形增强体周围的最大主应力场和应力球张量场的分布,分析了增强体长径比对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场、应力集中、界面应力过渡及材料内部最危险位置的影响。与仅适用于稀疏夹杂的Eshelby单夹杂模型相比,本文模型(体积分数约为20%—60%)与工程实际更加接近,所得的椭球状增强体内部应力分布并不均匀的计算结果与Eshelby的经典解析解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9.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纤维及炭纤维增强ZL109混杂复合材料(Al2O3 Cf/ZL109),考察了该混杂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就砂纸粒度对复合材料抗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而言,存在砂纸粒度的临界区域;Al2O3纤维有利于提高混杂复合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而炭纤维不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其中(12%Al2O3f 4%Cf)/ZL109混杂复合材料的抗磨粒磨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δ—Al2O3短纤维增强Al合金复合材料的拉抻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宏观、微观实验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FEM),对δ-Al2O3短纤维增强Al合金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曲线进行预测,同时讨论该类材料的断裂特征,研究了纤维位向的变化并引入了实测的短纤维位向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本对该类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曲线的预测是较为准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