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声疲劳试验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声疲劳是一种加速的疲劳试验方法,它的测试频率(20kHz)远远超过了常规疲劳测试频率(小于200Hz).超声疲劳试验研究表明50^#车轴钢和40Cr钢直到10^10个应力循环后仍会发生疲劳断裂,并不存在常规疲劳试验曲线所示的“疲劳极限”,因此用10^7周次的疲劳试验数据进行疲劳强度设计并不安全.50^#车轴钢和40Cr钢超声疲劳性能优于常规疲劳性能.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超长寿命阶段50^#车轴钢裂纹萌生于次表面夹杂.介绍了超声疲劳试验系统、工作原理及超声疲劳试样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机车曲轴镀铁修复疲劳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镀铁修复后的机车曲轴的疲劳性能进行检测试验,同时给出参照的新曲轴的疲劳性能参数,比较分析原件性能和镀铁修复后的疲劳性能的差异,从而判断在原工作环境下镀铁修复后机车曲轴的工作寿命如何变化,试验中采用42CrMoA棒材及其镀铁修复件进行比较,给出了最大应力—疲劳寿命的S—N曲线,从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因长期使用轴径磨损的曲轴镀铁修复后,其疲劳性能将有部分损失,疲劳极限下降9.68%,这意味着在较大的疲劳应力下工作的镀铁修复后曲轴,其疲劳寿命低于原件,因此应进一步研究镀铁修复的曲轴在实际工况下的疲劳极限,并改善镀铁工艺,提高疲劳极限,使镀铁修复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3.
欧洲近海结构用钢研究计划在第一阶段(1975—80年)关于海洋焊接结构在疲劳载荷下工作性能的研究基础上,于1981—87年继续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参加国家有欧洲经济共同体6国及挪威、加拿大等。本文综合报道第二阶段研究情况与主要成果,内容包括:板厚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焊后改进技术与腐蚀疲劳,疲劳载荷及变幅疲劳试验,疲劳分析的断裂力学方法,某些管节点的应力分析等;并对研究计划的背景及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防治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新建或改建工程中的难题之一.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是一种较好的反射裂缝防治结构.本文设计了包含应力吸收层复合试件的剪切与疲劳试验,通过室内和现场取芯试件,研究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及其他封层的力学和疲劳性能.聚酯玻纤布应力吸收层疲劳性能最好,但在较高橡胶沥青洒布量下,橡胶沥青与聚酯玻纤布应力吸收层疲劳性能接近;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抗剪切变形能力最大,且其抗剪强度也比较高;橡胶沥青洒布量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抗剪强度、疲劳能力影响较大.当橡胶沥青洒布量在1.8~3.0kg/m2间增加时,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抗剪强度、疲劳能力均增加,但不是线性关系增加. 相似文献
5.
6.
表面纳米化对316L不锈钢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喷丸(USSP)处理工艺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出了纳米表面晶层,对表面纳米化后和未表面纳米化的316L不锈钢试样进行对比拉拉低周疲劳试验,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研究了表面纳米化处理对316L不锈钢的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就表面纳米化对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喷丸表面纳米化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316L不锈钢的低周疲劳寿命;超声喷丸处理在表面所形成的残余压应力、晶粒细化的纳米强化表层是疲劳寿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对氩弧点焊薄片应变传感器传递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氩
弧点焊薄片应变传感器具有稳定传递性能和可靠的疲劳性能,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应变测
量.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普通高强混凝土的抗裂及耐久性能,本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新型钢纤维聚合物结构混凝土(SFPSC),并应用于大跨度桥梁上部结构。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类新材料的环境疲劳/耐久性能,考虑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桥梁服役时的湿热环境影响,设计了不同的湿热条件(室温大气环境、50℃和80%R·H、50℃和90%R·H)对SFPSC试件进行预处理后,实施了三点弯曲疲劳实验,获得了SFPSC的应力-疲劳寿命(S-N)曲线,并给出了其疲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湿热环境对SFPSC的疲劳性能影响较大,高温高湿会导致其疲劳寿命降低。 相似文献
10.
热障涂层(TBCs)作为发动机叶片的热防护涂层,能够显著提高叶片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寿命.本文围绕TBCs-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体系的界面性能,展开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得到了等温热处理前后陶瓷层的弹性模量、硬度及陶瓷层-粘结层界面的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等温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弹性模量及硬度先增加后降低;氧化层随等温热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厚.利用本文提出的多相位角界面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建立了以应力强度因子为表征参数的TBCs界面失效准则.在假定界面间为粘性接触的条件下,预测了界面承载能力随陶瓷层弹性模量和氧化层厚度的变化趋势.通过热循环实验研究了TBCs-基体体系的热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随着热循环高温保温时间的增加,热疲劳寿命先升高后降低,失效模式由界面失效转化为界面失效与陶瓷层失效并存;体系的失效由陶瓷层及氧化层的应变能密度、陶瓷层、氧化层及界面的断裂韧性,以及它们和界面微结构缺陷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