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完全免费 | 25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4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LLDPE/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LLDPE 纳米SiO2 复合材料 ,并对该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纳米SiO2 的加入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显著提高 ,冲击强度与拉伸强度呈峰形变化 ,且均在SiO2 含量为 3phr左右达到最大值 .加入少量的纳米SiO2 后 ,复合材料薄膜对长波红外线 (7~ 1 1 μm)的吸收能力较LLDPE膜有了显著提高 ,透光率略有下降但雾度提高 ,透光质量得到改善 .同时表明 ,纳米SiO2 的表面处理方法对膜的光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2,5-取代基-3,4-C60吡咯衍生物的电子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规律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1及ZINDO方法研究了2,5-取代基-3,4-C60吡咯衍生物的结构规律和光谱性质.以全自由度优化几何构型为基础,计算了化合物的电子光谱.几种化合物在400 nm以上均产生非C60特征吸收,结果与实验值一致,并对电子跃迁进行了指认,分析了光谱红移的原因.同时用INDO/CI-SOS方法计算了它们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其βμ值在-30.14×10-30~-65.49×10-30 esu之间. 相似文献
4.
5.
6.
含稀土铽(Ⅲ)配合物透明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含稀土元素的有机高分子 具有稀土离子独特的光、电、磁特性,又具有有机高分子材料优良的性能,是极具潜在应用价值的功能材料,早在1963年,Wolff和Pressley首次研究以高分子为基质的稀土荧光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80年代以来,高分子链上直接键合稀土配合物的研究也引起了化学家的注意。Okamoto和李文连等在较高稀土浓度下仍可以制成透明柔韧的薄膜。而由于稀土无机物与树脂的相容性差,难以均匀地分散到树脂中,所以获得发光功能高分子体相材料十分困难,本文首次报道将几种稀土铽(Ⅲ)配合物复合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HMA)的共聚体系之中,制备了具有发光功能的透明树脂,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稀土元素含量、组分配比等因素对聚合物透明性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网络给稀土配合物提供了稳定的化学环境,有利于展现其优良的发光性能,同时,稀土配合物赋予了光学树脂新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7.
烷基和烷氧基取代聚噻吩的合成、表征与光电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Fe(Ⅲ )氧化催化法合成了 4种聚噻吩衍生物 ,3 十二烷基聚噻吩 (Pat12 ) ,3 辛氧基聚噻吩 (Paot8) ,3,4 二 (十二烷基 )聚噻吩 (Pat12 12 )和 3 (十二烷基 )噻吩 3 (辛氧基 )噻吩共聚物 (CoPt12 o8) .发现这些衍生物易溶于多种常用有机溶剂 .用GPC法测定了各聚合物分子量 ,用1 H NMR法表征了各聚合物化学结构 .对比研究了这些聚合物紫外 可见吸收性能 ,光致发光性能和能隙 .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测定的结果 ,得到了Pat12 ,Pat12 12和Paot8的电致发光光谱 .发射峰分别为 6 70nm ,5 6 0nm和 6 4 0nm .发光颜色分别为红色 ,黄色和红橙色 .聚合物的光电性能与主链电子结构有密切关系 .探讨了取代基种类和数量对聚合物能带结构 ,光电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8.
9.
含1,3-方酸苯螺旋共轭分子的设计及其电子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PM3优化构型为基础,利用INDO/CI方法研究了嵌入1,3-方酸的苯螺旋共轭分子的电子光谱。同时利用INDO/CI-SOS程度计算了它们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ijk和βμ值,从而探索分子结构与电子光谱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关系。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苯螺旋共轭分子中适当地嵌入方酸后,其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增大,与苯螺旋共轭分子和1,3-方酸的比较表明,方酸环处于左端的体系有很好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可能成为较好的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