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143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提高川芎嗪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分别以不同的二胺、2,3-丁二酮和硫辛酸为起始原料,采用溴代、水解、环化、氧化、氢化、取代等反应,通过四条路线合成了7个川芎嗪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ESI-MS确证。采用Born比浊法初步测试了化合物的体外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IC50=0. 26mmol/L)、2(IC50=0. 27mmol/L)和7(IC50=0. 21mmol/L)对由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川芎嗪(IC50=0. 49mmol/L)。因此,在不改变川芎嗪药效团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环化,能明显提高川芎嗪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此研究为后期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以2,3-二氨基吡啶和2,3-丁二酮为起始原料,经环化、催化氢化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10个新型哌啶并[2,3-b]哌嗪类衍生物(3a~3j),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3d、3e、3g、3h和3j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化合物3h(IC50=1.24mmol/L)的活性显著优于母体化合物川芎嗪(IC50=3.96mmol/L)和阳性药物阿司匹林(IC50=2.41mmol/L)。  相似文献   
4.
玫瑰花状氢氧化钴的结构和浸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没有任何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通过简单的方法首次合成了玫瑰花状β-Co(OH)2微晶。玫瑰花状β-Co(OH)2微晶宽3~5μm,厚2~3μm,是由平均厚度为15nm的纳米片所组成。玫瑰花状β-Co(OH)2组成的薄膜的接触角为158.5°±1.2°,表面处于任意的角度,水滴都不会滴落。  相似文献   
5.
We see two major trends in Particle Technology. First, the focus is shifted from unit operations towards functional products, i.e. towards product engineering. Second, modeling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rocesses cannot yet be designed from basic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Nanotechnology, however, begins to bridge this gap between molecules and particles and may thus open new ways not only for the production and handling of particulate matter but also for the engineered design of advanced material properties.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product engineering we investigate the basic preconditions for tailoring nanoparticulate properties, i.e. the control of the particle interactions. Nanotechnology can only be transferred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if the interactions a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Material and particle properties are essential for predictive models. Although strong tools like MD, DEM or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s are available, these models are only predictive if realistic material and particle properties are available which is often not the case. We show for selected examples how particle properties can be obtained by studying the physically relevant elementary processes. The impact breakage behavior of many different materials is described by a master curve. Particle adhesion can be modeled if the roughness of particle and substrate and the Hamaker constant are known. The latter is obtained from adsorp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6.
彭云  李喜德 《实验力学》2006,21(5):553-558
在表面微型机械结构的制造过程中,强的毛细相互作用常常使得组成这些结构的微桥、微梁与基底粘附而导致失效。而在微尺度实验中,微桥与微梁又是微尺度材料常数和性能检测的常用的试件样式,如果实验中加载端与被检测的微尺度试件发生毛细粘附,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应用微悬臂梁试件,讨论微梁与基底间的毛细粘附作用,并通过能量原理计算其粘附力的大小和试件几何尺寸、粘附面距离、粘附液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应用微散斑干涉,检测粘附平衡态时微桥和微梁的粘附力以及由毛细粘附所导致的弯曲变形,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可逆粘附是转移印刷中转印头重要的特性,在最近的实验中通过控制接触面实现可逆粘附.通过外加压力控制转印头的塌陷和其与基体的接触面使界面的粘附力达到3个量级的转换.建立的力学模型研究了在外压作用下转印头的塌陷和接触面积,接触面积与外压及长高比的关系对转印头的设计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微载体因其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体积比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效率,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但微载体多为一次性使用,不耐高温,且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因而限制了其国内的应用和推广。 聚醚醚酮(PEEK)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及耐高温等特性,是一种优异的微载体材料,但存在熔点高,加工方法单一和生物惰性等缺陷。 本文以浓硫酸为溶剂,乙醇溶液为萃取剂,采用气流辅助滴注/相分离法,将PEEK制备成448 μm左右,尺寸均匀的微球;经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处理,获得表面氨基化修饰的PEEK微球(PEEK-N);进一步,以N,N'-羰基二咪唑(CDI)为活性中间体,将明胶分子接枝到PEEK-N微球表面,获得表面明胶修饰的PEEK微载体(PEEK-G)。 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表面接枝量进行表征;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评估其细胞毒性、细胞粘附效率和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制备成功了3种不同明胶接枝含量的PEEK细胞微载体(PEEK-G1,PEEK-G2,PEEK-G3),其中明胶含量较高的PEEK-G3毒性最低,细胞粘附和增殖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N6-烷基-2-烷氧基腺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凝集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军  李顺来  丁忠仁  杜洪光 《有机化学》2011,31(10):1618-1623
以鸟瞟呤核苷(1)为原料,经羟基保护得到2’,3’,5’-三-O-乙酰基鸟嘌呤核苷(2),2与三氯氧磷反应得到2-氨基-6-氯-9-(2’,3’,5’-三-O-乙酰基-β-D-呋喃核糖)嘌呤(3),3经重氮化、水解和O-烷基化得到2-烷氧基-6-氯-9-(2’,3’,5’-三-O-乙酰基-β-D-呋喃核糖)嘌呤(4a~...  相似文献   
10.
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阿魏酸为先导物,按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6个((吡啶-3-基)甲氧基)芳酸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MS确证.体外药效筛选结果显示,部分((吡啶-3-基)甲氧基)芳酸衍生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a的抑制作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