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4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391篇
化学   4246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3篇
综合类   116篇
数学   82篇
物理学   3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光还原沉积法, 利用氧空位诱导作用, 在Ni掺杂的缺陷态TiO2纳米管阵列(TNT-Ni)上得到金属 Pd含量不同的Pd-TNT-Ni催化剂.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紫外-可见 漫反射(UV-Vis DRS)、 表面光电压(SPV)、 光致发光光谱(PL)和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 探究了Pd与Ni掺杂的缺陷态TiO2纳米管阵列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对其光吸收特性和载流子分离及传输效率的影响, 阐明了强相互 作用对材料光催化活性的调控机理, 提出了Pd增强Pd-TNT-Ni光催化性能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通过光还 原法制备的Pd纳米颗粒尺寸为10~20 nm的Pd120-TNT-Ni样品的光响应值为4.22 mA/cm2, 是未负载Pd样品光 响应值(1.14 mA/cm2)的3.7倍, 其具有最佳的平均产氢速率(5.16 mmol·g?1·h?1), 是TNT样品平均产氢速率 (0.45 mmol·g?1·h?1)的12倍, 表明Pd与缺陷态TiO2纳米管阵列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驱动了载流子的分离及传输, 且Pd作为电子捕获势阱及反应活性位点, 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快速精准的诊断和高效的治疗对于减轻眼部疾病造成的危害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由于具有尺寸小、 比表面积大、 表面易修饰及独特的光/电子/机械性能等优点, 纳米材料已被用于构建不同种类的高性能纳米探针. 其中, 基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科学家们已经将硅纳米材料设计为可用于不同眼部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功能化纳米探针. 本综述主要概述了将硅基纳米探针用于检测和治疗不同眼部疾病(如角膜疾病、 视网膜疾病、 青光眼等)的近期研究进展. 首先, 重点介绍了硅基纳米探针的设计制备及在角膜新生血管、 细菌性角膜炎等角膜疾病的成像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 然后, 介绍了用于成像检测和治疗视网膜疾病(如色素性视网膜炎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硅基持续性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 随后, 概述了多功能硅基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在青光眼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最后, 简要讨论了将硅基纳米探针用于眼部疾病诊治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由于具备组织穿透深度深和时空分辨率高等优势, 近年来近红外二区(Near-infrared-Ⅱ, NIR-Ⅱ, 1000~1700 nm)荧光成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在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潜力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阐释了NIR-Ⅱ窗口荧光成像的原理及其优势, 随后根据结构分类归纳总结了现有荧光团的特征, 重点介绍了荧光探针在性能优化上的进展以及在肿瘤早期检测、 术中导航和光疗中的应用, 最后讨论了现有NIR-Ⅱ 荧光探针的局限以及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 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硝酸铜、硝酸锌、拟薄水铝石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湿式球磨法合成了Cu-Zn-Al三元尖晶石催化剂。通过TGDTA、XRD、N2物理吸附-脱附、H2-TPR、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不同Cu/Zn/Al物质的量比对催化剂晶相组成、比表面积、还原性能、表面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MSR)考察催化剂的缓释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Cu-Al二元尖晶石相比,Cu-Zn-Al三元尖晶石的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大、更难还原,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并且其缓释催化行为大不相同。所有催化剂不经预还原处理,即可催化MSR反应,在反应40 h后趋于稳定。其中,Cu∶Zn∶Al=0.8∶0.2∶2.5(物质的量比)的Cu-Zn-Al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65℃、水醇比为2、质量空速2.25 h-1的MSR反应中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活性。最后结合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表征数据,探讨了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缓释度,并基于此预测催化剂具有更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药物种类按照分子量来划分可以分为小分子药物(自然提取或化学合成的)和大分子药物(生物制剂). 尽管目前小分子药物仍然是市场的主流, 但其研发增速趋缓, 而大分子药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地位日渐突显, 并被预期在未来药物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份额. 除了生物制剂大分子药物, 将小分子药物与天然或合成大分子结合制备得到的化学合成大分子药物, 近年来受到药物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大分子具有丰富的骨架结构及空间构架, 其所特有的骨架效应、多价效应, 以及通过分子组装而产生的聚集效应和靶向效应等, 能够为药物化学的设计带来更多新的可能. 有鉴于此, 本综述将简略介绍药物化学设计中的大分子效应, 重点讨论合成大分子的骨架效应、多价效应、聚集效应和靶向效应等为药物化学设计所带来的新性能. 通过对药物化学中大分子效应所带来的优势、问题和重要研究进展的探讨, 以期能够推动化学合成大分子药物的发展, 为药物化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胶体粒子是肿瘤治疗中最常用的载体, 尽管在过去的研究中不同的胶体粒子已经被广泛报道, 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胶体粒子的药物递送效率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大量的研究表明胶体粒子的尺寸、形状、结构和表面化学等物理化学性质在药物递送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胶体粒子的机械性能对药物递送过程的影响研究和综述相对较少. 本综述从不同机械性能胶体粒子的制备与表征出发, 概述了胶体粒子的机械性能对血液循环、肿瘤富集、渗透以及细胞内化过程的影响, 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该综述有助于帮助科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胶体粒子的机械性能对药物递送的影响规律, 从而优化胶体粒子的设计并提高纳米药物的递送效率和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刘丰硕  董茜  赵忠夫  刘伟  张春庆 《应用化学》2022,39(10):1523-1532
Electrospun membranes are widely utilized to enhance the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and drug delivery performance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patches. Due to the lack of adhesion property,however,most of them cannot closely contact with skin,which impedes the delivery of drugs to the skin,thus affecting the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C5 resin is used to endow poly(styrene isoprene styrene)(SIS)electrospun membranes with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on property. Investigation is performed on how to control the structure,adhesion properties and drug delivery performance of SIS/C5 electrospun membranes loaded with synthetic capsaicin via compositions,drugs and electrospinn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lectrospun membrane with a SIS/C5 ratio of 2∶1 has excellent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7. 17×10-3 g/(h·cm2)and adhesion properties(180(°)peel strength is 0. 2 kN/m,tack force is 0. 64 N/cm2 ,holding power is greater than 7 days). The synthetic capsaicin has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the SIS/C5 electrospun membranes,in which no drug crystallizes and the drug loading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As the drug loading is 8%,the tack force is 0. 6~0. 8 N/cm2 ,the 180(°)peel strength is 0. 2~0. 3 kN/m,the holding power is greater than 7 days,and no residue is left during peeling tests. In vitro drug release indicates that the drug has a behavior of sustained release with a 24-hour cumulative release rate of greater than 50% for all SIS/ C5 electrospun membranes,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patches.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
王凯  杨海宽  刘慧兰  路嘉敏  张晨 《应用化学》2022,39(9):1453-1463
设计合成出两种含有不同结构单元的新型豆甾醇衍生物凝胶因子(化合物1和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手段对形成凝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凝胶因子可分别在二甲基亚砜及甲醇溶剂中形成稳定的凝胶。其中化合物1还可在二甲基亚砜/水混合溶液体积比分别为9∶1、8∶2和7∶3中形成稳定的凝胶。当化合物1和2在DMSO溶剂中以质量浓度均为12 mg/mL形成凝胶时,二者的凝胶-溶胶相转变温度(Tgel)分别为51和46 ℃,表明随着凝胶因子中甾体结构单元的增加,其形成凝胶的热稳定性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以化合物1制备的凝胶为载体,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对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阿霉素的包封与释放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凝胶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并在240 min时在水中达到的最大释放值为84%。本文为豆甾醇衍生物凝胶的制备,及将其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输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多孔有机笼(POCs)是具有一类内在的、客体可及的空腔的离散分子,是一类独特的微孔材料。本文根据席夫碱反应原理,用(1R,2R)-二氨基环己烷和3,3′,5,5′-四醛基-4,4′-联苯二酚缩合成一种孔径均匀、高比表面积、热化学稳定性良好的棱柱形手性多孔有机笼(POCs)。采用核磁共振氢谱仪、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材料进行表征。将该材料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动态涂覆法将溶液均匀地涂覆在石英毛细管内壁上,制成毛细管电色谱柱。结果表明,该手性电色谱柱不仅能拆分氧氟沙星、特罗格尔碱、2-氨基-1-丁醇和1-苯基-1-戊醇4种手性药物,还能拆分o,m,p-甲苯胺和o,m,p-氯苯胺2种位置异构体,说明该手性柱具有良好的手性分离能力。通过研究氧氟沙星、特罗格尔碱、2-氨基-1-丁醇和1-苯基-1-戊醇的最佳拆分条件,得出电压、缓冲溶液浓度和pH值对组分分离度有显著影响,其中,氧氟沙星、特罗格尔碱、2-氨基-1-丁醇的最优分离电压均为15 kV, 1-苯基-1-戊醇的最佳分离电压为17 kV;氧氟沙星、特罗格尔碱、2-氨基-1-丁醇、1-苯基-1-戊醇的最佳缓冲液浓度均为0.10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