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化学   263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王欢  韩雪  贺新新  王冰  吴波 《色谱》2017,35(4):388-397
合成了一种耐高温的3,4-二(3-苯氧基-4-氟苯基)-2,5-二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DPFP)固定相,使用静态涂渍法将其涂渍到毛细管柱内壁上,制成气相色谱柱。分离裂解乙烯的色谱图显示DPFP固定相在360℃时仍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DPFP固定相的柱效为3 324块/米(保留因子(k)4.24,萘,0.25 mm i.d.)。麦克雷诺常数计算结果显示DPFP固定相属中等极性。溶剂化参数模型结果显示DPFP固定相与溶质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力、氢键碱性作用力。Grob试剂分离结果显示DPFP色谱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惰性。另外,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苯取代物、多环芳烃、脂肪酸酯及脂肪醇都得到了良好的分离,表明DPFP固定相在应用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合成润滑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润滑油作为机械运行不可缺少的材料,对维持机构的运行及提高机械寿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进步,对机构运行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运行环境也越来越苛刻,这些均要求所采用的润滑油具有更为优异的综合性能.前期所采用的矿物基润滑油在耐温性、润滑性、抗氧化性、黏温性能等方面已经很难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合成润滑油.由于合成油采用人工合成的方式,其综合性能远高于普通矿物油,但目前合成油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润滑油具有不同的性能及使用要求,因此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合成润滑油的国内外现状,并对合成润滑油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聚烯烃功能化改性是获得高性价比新材料的有效途径。含硅功能化聚烯烃(SFPO)是聚烯烃分子结构中含有机硅功能基团或有机硅聚合物链段的一类功能化聚烯烃的统称。由于有机硅功能基团及有机硅聚合物特殊的理化性质,SFPO通常具有丰富反应性或优异性能,成为一类有代表性的功能化聚烯烃。SFPO可以作为反应性中间体,用于制备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功能化聚烯烃(如星型聚合物、梳型聚合物、接枝共聚物)或聚烯烃共价键接枝改性纳米材料;SFPO还可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如增容剂、加工助剂,表面改性剂),用于开发聚烯烃新材料。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含硅功能化聚烯烃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本文旨在对相关工作进行系统总结,以期引起同行注意并促进相关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2-甲基-3,4-二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并将其成功用作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固定相.该类固定相柱效高,易于涂渍,温度使用范围宽,中等极性,热稳定性好.热重分析表明,该固定相380℃时开始分解,最高柱温达320℃.研究表明它尤其适宜分离取代苯基和稠环芳烃的混合物,和OV-17比较,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并讨论了...  相似文献   
5.
烯丙基乙基醚接枝聚硅氧烷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侧链为烯丙基乙基醚的聚硅氧烷气相色谱固定相,静态法涂柱,评价了其色谱性能.该固定相柱效高,易于涂渍,耐温达290℃,分离选择性好,适用于醇类和酯类的分离以及白酒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侧链可降解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酸和聚乙二醇为原料,直接缩聚法制备出聚乳酸-聚乙二醇可降解嵌段共聚物,再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所得的嵌段共聚物在锌粉的作用下得到带有α烯基反应性官能团的大分子单体,然后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一种带有可降解侧链的亲水性聚硅氧烷(PDMS-g-PLA-PEG).对产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热性能及成膜的表面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分子链中硅氢键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分子量分布的不均一性,产物的分子量分布相对较宽,达到了1.87.由于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侧链逐渐降解,所以PDMS-g-PLA-PEG所成的膜与水的接触角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30天后从42°增至92°.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含氢聚硅氧烷中的Si-H键在2 172 cm~(-1)处的吸收峰,选择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作为模型化合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红外光谱法测定含氢聚硅氧烷中含氢量的方法,其有效测量范围为0.0043~0.5365 mg/mL,回收率在91%~106%之间.  相似文献   
8.
Fluorinated poly(ethylene oxide) propyl-b-polydimethylsiloxane-b-propyl fluorinated poly(ethylene oxide)(FPEO-b-PDMS-b-FPEO) was synthesized by a free radical addition of carbon-hydrogen of polyether segments of poly(ethylene oxide) propyl-b-polydimethylsiloxane -b-propyl poly(ethylene oxide)(PEO-b-PDMS-b-PEO) to hexafluoropropylene(HFP) using tert-butyl peroxypivalate as an initiator.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side reaction,the protection and deprotection via silylation were used for the end-...  相似文献   
9.
大环聚硅氧烷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硅氧烷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在化工、冶金、建筑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缺少链端基,环状聚硅氧烷这种特殊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尤为特定的性质和应用性能.本文主要简述了环状聚硅氧烷相比一般线形聚硅氧烷所具有的本体、溶液和化学特性.因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是硅氧烷中最主要的一种,所以本文主要对大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和基本性质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大环聚硅氧烷的应用方向,主要是在拓扑嵌入、形成索烃和聚轮烷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A1N solidly mounted resonators with silicone microfiuidic systems vibrating in shear mode are fabricat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is compatible with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the c-axis tilted A1N films are deposited, which allow in-liquid operation through excitation of the shear mode. The silicone microfluidic system is mounted on top of the sensor chip to transport the analyses and confine the flow to the active area. The properties of sensor operation in air, deionized water, ethanol, isopropanol, 80% glycol aqueous solution, glycol, and olive oil are characteri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iscosities on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shift and Q-factor of the sensor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sensitivity and Q value in glycol of the sensor are 1.52 MHz cm2/μg and around 6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potential of a highly sensitive microfiuidic sensor system for the applications in viscous me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