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3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21篇 |
晶体学 | 8篇 |
力学 | 36篇 |
综合类 | 79篇 |
数学 | 385篇 |
物理学 | 2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277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介绍了利用声学处理软件Adobe Audition 1.5 记录小球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再通过直线运动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将运动时间精确到0.001 s, 从而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3.
苗锡仲 《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1999,16(2):73-75
锂蓝闪石是一种罕见矿物;产于花岗伟晶岩脉的外接触带,系二云母石英片岩在伟晶作用的晚期阶段,经锂-钠气水热液沿片锂交代而成,锂蓝闪石呈放射状集合体,沿片理面分布,貌如黑色菊花,形似蝴蝶,“花径”一般2 ̄5cm,最大可达10cm;“花瓣”突起,边界清晰,基底为灰白色织云母石英片岩,丝绢光泽.花、底相衬,尤如印花丝绸一般,具有较高的陈列,收藏和观赏价值,现行骨灰盒多系木质或热固性塑料制品,色调暗淡,造型 相似文献
4.
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为使演示实验的利用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笔者从实验与教学环节、实验的启发性、实验与思维、实验与指导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6.
生物甲烷化可能是泥炭低碳转化最有利的方法,为探索泥炭甲烷发酵残渣再利用提取腐植酸,实现泥炭甲烷发酵耦合腐植酸提取新工艺,需要解析碱液对甲烷发酵残渣腐植酸得率、纯度、结构的影响.以草本泥炭为原料,先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再甲烷发酵,残渣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腐植酸,分别采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和焦磷酸钠萃取,对得到的腐植酸样品进行产率、纯度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不同萃取剂萃取、氢氧化钠预处理甲烷发酵均对泥炭腐植酸产率、纯度、结构有明显影响.氢氧化锂萃取氢氧化钠预处理甲烷发酵与对照组残渣腐植酸产率、纯度均最高,产率分别达43.59%、41.07%、纯度分别是70.4%、70.6%.焦磷酸钠萃取泥炭腐植酸中羟基、甲基、亚甲基、醚键含量较多,芳构化程度较低;氢氧化钠萃取泥炭腐植酸酮、醛、羧酸和苯环等结构含量丰富,芳构化程度较高.氢氧化钠预处理甲烷发酵残渣腐植酸羟基、甲基、亚甲基、醚键含量均降低,羰基、苯环含量较高,芳构化程度增大.甲烷发酵残渣提取泥炭腐植酸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甲烷发酵对碱溶酸析法提取泥炭腐植酸的结构有明显影响,泥炭甲烷发酵残渣再利用提取腐植酸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7.
汽车废弃塑料的再生利用及其产业化可以变废为宝,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汽车废弃塑料的分拣回收和再生利用技术的现状。发展高效的废弃塑料分拣设备和高附加值的再生制品是现今研究的重点。结合国内外的行业发展状况,探讨了我国在发展高附加值的再生制品、可循环利用塑料材料和建立再生塑料的质量安全标准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开发新型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或利用技术对于减少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等具有重要意义。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ICCU)因其能耗低和效率高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利用一种双功能材料通过集成二氧化碳吸附和原位转化两个主要过程,实现CO2的高效转化并获得含碳燃料。本工作综述了ICCU中主要技术之一集成二氧化碳捕集与甲烷化转化。首先对实现该过程的双功能材料的组成和特性进行概述,重点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气体成分等角度探讨了影响ICCU甲烷化反应的因素,并对该技术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中国“双碳”目标下致力于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光催化转化CO2为碳氢燃料,分解水产氢,选择性有机合成,还原N2为NH3,降解毒害的有机污染物等对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有重要意义。早在1972年,研究者利用TiO2通过光催化实现了全面分解水产氢和产氧。由于低的可见光利用率,严重的载流子复合和过高的水氧化能垒导致光催化全面水分解的效率极低。由于氢相对于氧更具有经济价值,因此牺牲剂辅助的光催化产氢被大量研究。由于牺牲剂可以快速的消耗光生空穴,有效降低了氧化端的能垒,光催化产氢的效率相比于光催化水分解的效率提高了3–4个量级。然而,牺牲剂的使用不仅导致了光生空穴的浪费,成本的提高,还导致了潜在的环境问题。近些年,研究者通过将光催化还原反应和光催化氧化反应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电子空穴的全面利用,并改进了氧化和还原的效率。同时,电子空穴的全面利用也有效的促进了电荷的分离并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然而,由于全面氧化还原的设计难度大,反应过程复杂,因此光催化全面氧化还原的机理尚不够明确,仍然需要大量的探索。在这篇综述中,首先从光捕获、光激发电荷分离、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和...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系列Br(o)nsted酸性离子液体并将其应用在醛醇缩合反应中.醛醇缩合产物由于极好的溶剂性质等被广泛用作溶剂和试剂.离子液体[BSmim][OTf]在甲醛和乙二醇缩合生成1,3-二氧五环的反应中表现出了极好的催化活性,甲醛转化率和主产物1,3-二氧五环选择性分别可以达到96.1%和92.4%.对影响离子液体催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并对催化反应中的离子液体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物料比进行了考察.通过Hammett酸度函数法测定了所用到离子液体的酸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酸性与其在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顺序完全一致,酸性越强催化性能越好.结合实验给出了离子液体[BSmim][OTf]催化甲醛和乙二醇缩合反应的可能的反应机理.该催化剂体系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反应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实现了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目标,产物易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并将该Br(o)nsted酸性离子液体进一步应用到其他醛(酮)醇缩合反应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