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5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质谱技术对钾、钙同位素体系特征参数测定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子成  王俊新  张巽  刘桂建  贺剑峰 《分析化学》2002,30(11):1281-1284
报道了用FinniganMAT 2 62质谱技术和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光谱纯CaO和国际二级标准Tahiti(CaCO3)的同位素40 Ca 42 Ca比值以及后者的40 Ca含量 ,RSD分别为 0 .0 2 %和 0 .1 %。对国家钾标样的测定表明 :39K、40 K和41 K同位素丰度分别为 0 .93 2 60± 0 .0 0 1 2、0 0 0 0 1 1 2 0± 0 .0 0 0 0 1 2 9和 0 .0 672 86± 0 .0 0 0 1 2 5。其中39K含量为 0 .1 2 1 72± 0 .0 0 0 2 9,与标准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实验测定结果为在我国开展40 K 40 Ca同位素体系的定年和环境的示踪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青莲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同位素化学的奠基人.本文介绍他在90高龄之际在原子量新值测定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从1990年代初以来,他主持一个科研小组采用质谱法,实施了测定10项原子量新值的长期计划.至2001年7月已经有In、Ir、Sb、Eu、Ce、Er、Ge、Dy和Zn等9个原子量新值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CAWIA)正式确定为原子量的国际新标准;另外一个Sm原子量新值也于2005年被国际组织确认.  相似文献   
3.
1,2-二氯乙烷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具有慢性致癌作用,其急性、亚急性吸入可导致中毒性脑病,病理基础为脑水肿[1]。近年来,1,2-二氯乙烷中毒时有发生,中毒所累及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肾脏[2]。某些鞋厂也曾经出现过几起急性中毒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对中毒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国家标准方法[3]以及有关  相似文献   
4.
锂作为最轻的金属元素,在地质学、天体物理学和核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都要求对锂同位素丰度进行准确测定。测定锂同位素丰度常用的方法为热表面电离质谱法,但是测量存在系统偏差,需要校正,目前所用的校正方法有标准校正法和校准质谱法。  相似文献   
5.
锂同位素~6Li和~7Li由于相对质量差相当大,在自然界矿物形成时发生同位素分馏效应很明显。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元素的同位素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3$M_{\odot}$AGB星中26Al核合成的网络计算和核反应率的灵敏度分析。结合最新的核反应率数据,建立了一个从碳到硅完整的核反应网络,计算了26Al的丰度。结果表明,26Al首先在AGB星中有效合成,随着核反应的进行,然后被一系列的核反应消耗。MgAl循环出现在26Al的网络中。我们将核反应网络中的主要核反应分为三类:(n, ${\rm{\gamma }}$),(p,${\rm{\gamma }}$)和($\alpha$, ${\rm{\gamma }}$),并对核反应率的灵敏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已经确定了每一类中最有影响的核反应,它们是25Mg(n, ${\rm{\gamma }}$)26Mg,25Mg(p, ${\rm{\gamma }}$)26Al,26Mg(p, ${\rm{\gamma }}$)27Al,21Ne(p, ${\rm{\gamma }}$)22Na,18O($\alpha$, ${\rm{\gamma }}$)22Ne和22Ne($\alpha$,${\rm{\gamma }}$)26Mg。在目前网络所涉及的所有核反应中,25Mg(p, ${\rm{\gamma }}$)26Al是对26Al的产量有最大的影响,它值得核实验物理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张妙静  张波  厉光烈 《中国物理 C》2003,27(11):978-983
通过对AGB星演化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和51颗AGB星的观测丰度进行重新分析,发现任何AGB星与慢中子俘获过程(s过程)主要分量对应的重元素(简称SMH元素)丰度分布都与对应的太阳系s过程主要分量的元素丰度分布相似,这表明,任意AGB星SMH元素丰度分布的迭加结果与对应的太阳系s过程主要分量的元素丰度分布相似,由此得出结论:太阳系s过程主要分量的重元素丰度分布模式是一个典型的模式,可以作为标准用于单星重元素丰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丁晓彬  顾娟  刘晓斌 《物理》2004,33(4):309-310
2003年4月25日发表在美国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文章“First Observation of Atomic Levels for the Element Fermium(Z=100)”,详细报道了人类首次对人造锕系重金属元素镄(^255Fm)的电子能谱结构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这是科学家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重原子的结构,该项研究成果一经  相似文献   
9.
根据太阳系的重核素丰度分布 ,提出了一种利用 3种中子俘获过程的典型代表元素的丰度观测值计算贫金属星重核素丰度的方法 ,并计算了极贫金属星CS2 2 892 0 5 2的重元素丰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
树华 《物理》2003,32(8):510-510
天文学家认为 ,实际上所有比硼重的元素都是由恒星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所产生的 .当恒星在其寿命的末期发射爆炸时 ,这些元素被发射到太空中 .但是在这个过程能够发生之前 ,大爆炸中产生的较轻的元素 (如氢和氦 )必须先聚结成恒星 ,而根据现有的理论 ,这一演化要经历 7亿年的时间 .这意味着 ,在古老的恒星和星系中 ,重元素的存在可告诉我们恒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空间望远镜欧洲协作装置及欧洲南部天文台的WolframFreudling及其同事们使用哈勃望远镜对 3个类星体所发出的光波进行了观察 (见FleudlingWetal.Astrophys.J.Lett.,2 0 0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