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物理学   2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整个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与水系分布概况进行野外调查与室内数据分析,探讨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与水资源的关系,证明了绿洲与水资源的内在联系.二者的关系是: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由水系分布限定的.大部分大小绿洲都是位于在河流流域.塔里木盆地绿洲规模大小随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而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态景观格局演变及其与气候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1982~1993年12年的NOAA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分辨率为8km×8km),本文借助FVC(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data)植被指数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生态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指出,全区12年绿洲(自然和人工)的平均面积占整个区域面积的18.48%,荒漠为37.2%,典型草原占10.27%,山地森林草原为3.39%,沙漠裸地占30.31%,湖泊占0.348%.与30年气候平均值相比,12年中年降水量全区增加了23.6mm,温度增加了0.28℃.有意义的是降水量增加最多的地区不是山区,而是在南疆西北部绿洲集中分布的地区.这表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在一定尺度的气候背景条件下,绿洲的植被覆盖对调节区域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下垫面的植被覆盖面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植被和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明显.同时,在降水量增加和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典型草原的面积呈扩大趋势.总的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90年代初期的10余年间,新疆的气候趋向好转,植被覆盖状况有所改善,未发现有大范围沙漠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绿洲遥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结合相关图件资料,设计了监督与非监督算法相结合的新的分类器,研究了典型绿洲策勒县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在揭示这些规律之前,利用地面控制点和最大互相关法对三个不央时期(1977年,1990年,1998年)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MSS,HRV,TM)进行了精确配准,编制了策勒地区不同年代的土地分类类型图及类型动态变化图,从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荒漠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热能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因子.在中小尺度区域的热量资源和热场分布,对绿洲冷岛效应的研究,评价绿洲的稳定性,具有客观直接的证明力.本文利用landsat-7卫星影像来反映地物辐射温度差异这一特点为基础,以新疆奇台绿洲为研究区,应用遥感数据,探索了基于遥感的“冷岛效应”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遥感在探测绿洲“冷岛效应”和干旱区热量空间分部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技术手段;(2)在干旱区,绿洲“冷岛效应”明显,而撂荒地和盐碱地含有较高的热能,甚至高于荒漠地带;(3)本方法的使用为研究绿洲的光、热、水、土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变化,评价绿洲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同时对绿洲与荒漠之间的大气物理模型及动力学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结合现代3s技术,通过对尉犁绿洲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景观生态建设方略,旨在为该区域的景观生态设计、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提供科学依据,这对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绿洲水盐空间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的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是影响植被发展和绿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干旱区土壤水盐的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的特点,并受到地下水的强烈影响,而在人工绿洲则受到不合理的灌溉影响,通过对阜康老绿洲、新绿洲、荒漠区及沙漠不同地段土壤水盐及地下水位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荒漠区由山前到扇缘潜水溢出带下水位逐渐抬升;在平原区由于受人为灌溉影响地下水位抬升较为强烈,土壤的盐渍化现象较为严重;在绿洲区地下水位普遍比荒漠区未灌溉条件下有所抬升,但在上游老绿洲由于土壤质地较粗,地下水位较深,是地下水的渗漏带,因此,所测定浓度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并未增加,相反有所降低,上层盐分受灌溉水淋洗进入地下水,属于土壤盐分的淋洗区,下游新绿洲则是盐分的积聚区域,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显著增加,致使大面积土地因严重的次生盐渍化而被迫撂荒。  相似文献   
7.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估测可快速、准确监测土壤肥力,对现代化农业生产进行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98个土壤样品的原始光谱反射率R分别进行传统倒数对数lg(1/R)、一阶微分R′和倒数对数一阶微分[lg(1/R)]′数学变换,以及基于小波母函数Bior1.3不同尺度分解的连续小波变换(CWT),并与实测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分析,从而筛选出各类变换下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的特征波段和小波系数(p<0.01)。分别以原始光谱反射率(R)以及不同变换处理下的特征波段反射率和敏感小波系数作为自变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因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构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各类光谱变换方法有效提升光谱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的敏感性,其中经CWT变换后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得到显著提高,相关系数由0.39提高到0.54(p<0.01)。(2)传统的[lg(1/R)]′变换构建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其决定系数(R2)高于lg(1/R)R′变换构建的模型,说明倒数对数一阶微分变换可有助于提高估测模型的精度,且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3)经过CWT分解后,以原始光谱反射率在不同尺度上的敏感小波系数作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估测精度和稳定性均有明显的提高,构建的R-CWT-23-SVMR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4,均方根误差(RMSE)为1.48,相对分析误差(RPD)等于2.11,模型精度达到最高并拥有极好的预测能力。高光谱数据经多种变换处理后可有效去除白噪声,而连续小波变换处理比传统的数学变换方法更适合于挖掘土壤有效信息,实现光谱信号的近似特征和细节特征的有效分离,建立的反演模型可更加精准估测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阜康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受自然分异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制约,通过划分景观样带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本文重点揭示该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87年至1998年间阜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在洪积扇上增加,在冲积平原上下降;荒地则刚好相反,林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下降,在冲积平原上没有变化,牧草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上升,其它各带均下降,城镇面积在各样带上都有所增加,水域各带基本不变。(2)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优势度上升;而冲积平原则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升,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度有增加的趋势,表明了人为影响的不断增强。(3)阜康荒漠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位于洪积扇与冲积平原的耕地和荒地面积变动上,关键影响因子是水土资源利用下的水盐动态变化,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地下水位的连续变化又影响了土壤水盐在空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阿克苏绿洲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3S技术,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阿克苏绿洲的景观格局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盐渍化地地物光谱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物波谱特性是遥感技术应用的物理基础,是遥感定量分析的基础,地物波谱研究是遥感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美国CID公司生产的CI700便携式野外光谱仪,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以及实地测点,分析了该绿洲盐渍化地区的几种典型地物(盐碱地、细沙地、沙丘、棉花地等以及柽柳、骆驼刺、芦苇等)的光谱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尤其是对盐渍化地和盐生植被的光谱曲线的差异做出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移动平均法去噪进行了噪声去除,分析实测光谱数据噪声特征。同时利用导数光谱技术清除植被环境背景影响。最后,为了今后继续研究的方便,在对实测光谱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利用ENVI软件建立了小型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主要地物的光谱库,该库可以为渭-库绿洲的地物调查,植被调查、植被分类和环境监测等遥感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