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化学   461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41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A simple scheme is developed for treatment of vertical bed topography in shallow water flows. The effect of the vertical step on flows is modelled with the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including local energy loss terms. The bed elevation is denoted with zb for the left and zb+ for the right values at each grid point, hence exactly representing a discontinuity in the bed topography. The surface gradient method (SGM) is generalized to reconstruct water depths at cell interfaces involving a vertical step so that the fluxes at the cell interfaces can accurately be calculated with a Riemann solver. The scheme is verified by predicting a surge crossing a step, a tidal flow over a step and dam‐break flows on wet/dry beds. The results have shown good agreements compared with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The scheme is efficient, robust, and may be used for practical flow calculation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基于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气体纳米颗粒团聚物两相流动双流体模型.模型中采用了Jung & Gidaspow (2002)测量的固相应力模量和王垚等(2001)提出的聚团曳力系数计算模型.对纳米颗粒团聚物的流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纳米颗粒团聚物的流化特性.模拟得出的床层膨胀比与文献中实验的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洁净能源研究中的流化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最小流化床、鼓泡流化床和腾涌流化床及相应的全混模型、鼓泡模型、气泡汇集模型等加以综述 ,分析其优缺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动力学模拟研究的新思路 .根据流化床内在的本质———流化态的不同 ,将流化床分为最小流化床、鼓泡流化床和腾涌流化床三种 .总结了前人针对各种流化床提出的全混模型、鼓泡模型、气泡汇集模型等思想 ,建议今后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⑴使得模型更有普适性 .⑵由于气泡有效直径尚不能在理论上求得 ,可以在理想气泡直径变化公式的基础上 ,加入非线性化学的计算 .⑶确定不同情况下的参数 ,使得工作更有延续性 ,也使得模型更加具有生命力 .⑷从高压的角度去进行模型的计算 ,并得到相应的试验数据支持 .  相似文献   
4.
燃煤循环流化床燃烧脱硫的模型预测池涌,岑可法,倪明江P·Basu(浙江大学能源系杭州310027)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燃烧,脱硫,模型预测一、引言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过去十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由于循环流化床内流体动力特性的高度复杂使得数学模...  相似文献   
5.
Some hydrodynamic aspects of 3-phase inverse fluidized be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ydrodynamics of 3-phase inverse fluidized bed i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using low density particles for different liquid and gas velocities.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tudied include pressure drop, minimum liquid and gas fluidization velocities and phase holdups. The minimum liquid fluidization velocity determined using the bed pressure gradie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gas velocity. The axial profiles of phase holdups shows that the liquid holdup increases along the bed height, whereas the solid holdup decreases down the bed. However, the gas holdup is almost uniform in the bed.  相似文献   
6.
作物生长的土壤中氧气浓度场的稳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描述土壤中热、湿、气耦合迁移的数学模型,对有冬小麦生长的圆柱形土壤床中的氧气浓度场进行 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床中的氧气浓度场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阶段、上壤的孔隙率以及土壤床的高度等因素密切相 关。  相似文献   
7.
城市垃圾与煤在CFBC试验台上的混烧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城市垃圾的焚烧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详细报告了一种城市垃圾与劣质煤在0.15兆瓦CFBC试验台上的混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城市垃圾与劣质煤在循环流化床中的混烧可以很好地满足稳定和高温燃烧的要求,通过添加石灰石等含钙物料可以有效地在燃烧过程巾控制SO2、HCl和二(?)英类污染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1前言流化床焚烧污犯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方法,它能很好地实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减容化和资源化处理。燃煤流化床锅炉污染物排放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污泥与煤在结构和性质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对流化床焚烧污泥时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研究。本文详细研究了造纸、废水污泥在流化床中焚烧时污泥水份、运行床温及过量空气对NO。和SO。的排放特性及污泥N-+NO。、S-SO。的转化率的影响,并对这两种性质差异较大的污泥焚烧时的NO。和502的生成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结果,为污泥流化床焚烧…  相似文献   
9.
由以质量、动量和能量三大守恒定律为基础的湍流两相流理论出发,建立了描述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在微型计算机上编写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本文着手模拟与分析了单组分颗粒体系两维射流流化床内气、固相速度场、空隙度和压力场随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得到了与前人实验结果相吻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气固射流床射流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300×51×2600mm的二维射流床中,采用多路毕托管测试系统,对包括三种双组份混合物在内的五种物料的射流深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射流管径、射流气速对射流深度都有影响,本文尤其考察了环隙气量与射流深度的关系,发现在同样的射流气速下,环隙气速增大则射流深度降低,得出了综合各种影响因素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