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化学   757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134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392篇
物理学   73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赫兹滤波器是太赫兹通信、太赫兹成像和太赫兹检测等太赫兹应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功能器件。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滤波器有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按照选频功能可分为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为了实现在太赫兹波段的滤波效果,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和控制方式实现了功能各异的太赫兹滤波器,但是考虑到设计的器件要应用到太赫兹系统中,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性能优越的太赫兹滤波器一直是研究人员的追求。分形概念自提出以来在很多研究领域都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太赫兹波段的应用还不是很常见,特别是应用于太赫兹功能器件的设计。引入分形中科赫曲线的概念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太赫兹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是在金属薄膜上刻蚀出科赫曲线分形结构,当太赫兹波垂直入射到该滤波器时候实现了在太赫兹波段的窄带滤波。在滤波器的设计过程中,追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首先在电磁仿真软件中建立科赫曲线分形结构滤波器模型进行计算,探究分形结构应用于太赫兹波段进行滤波的可行性,在进行多次计算之后得到优化后的尺寸和结构,然后根据优化后的尺寸加工出科赫曲线分形结构太赫兹滤波器样品,并且将样品放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中进行实验测量,得到实验数据后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在仿真中利用了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科赫曲线分形结构太赫兹带通滤波器的传输特性,优化后的仿真结果表明:滤波器的谐振频率为0.715 THz,透射系数能够达到0.92,-3 dB带宽为21.9 GHz,将仿真得到的散射参数进行S参数反演得到了太赫兹滤波器样品的电磁参数,这在理论上分析了太赫兹波在谐振点处产生透射增强的原因。利用飞秒激光微加工系统制备了尺寸优化后的科赫曲线分形结构太赫兹带通滤波器样品,然后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样品的传输特性进行测试,对实验得到的时域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之后得到频域数据,再把频域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与之前的电磁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测得的结果与电磁软件仿真得到的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
谢鸿全  刘濮鲲 《物理学报》2006,55(7):3514-3518
利用线性场理论和螺旋线的导带模型,对填充等离子体的带状螺旋线进行了严格的场分析.在给出各区域电磁场分量表达式的基础上,利用螺旋带的边界条件,导出了等离子填充带状螺旋线中电磁波传播的色散方程.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带状螺旋线 色散方程  相似文献   
3.
幅相一致行波管高频电路CAD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行波管的设计和装配过程中,各部件的尺寸必须严格控制,高频电路参数的离散对行波管色散特性有极大的影响。使用螺旋导电面模型,模拟计算了高频结构各主要参数离散对色散特性和轴向互作用耦合阻抗的影响。分析计算了夹持杆宽度、翼片高度、螺旋线平均半径、螺距、夹持杆介电常数等离散时对色散特性和轴向互作用耦合阻抗的影响,为新型幅相一致行波管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 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双奇核136La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所用核反应为130Te(11B,5n). 实验结果扩展了136La的能级纲图, 包括3个集体转动带, 最高自旋态达20h. 对于\uppi h_{11/2}\otimes \upnu h_{11/2}$~带, 观测到了旋称反转与集体回弯现象. 通过系统学比较, 对旋称反转特性进行了讨论. 由推转壳模型的计算指出, 此集体回弯是由一对中子的角动量顺排引起的. 另外两个集体带为具有~$\gamma\approx -60^\circ$~的扁椭形变带, 其可能的组态为: $\uppi h_{11/2}\otimes \upnu g_{7/2}h_{11/2}^2$~与~$\uppi g_{7/2}\otimes\upnu g_{7/2}^2 d_{5/2} h_{11/2}^2$.  相似文献   
5.
In this note, we show that given a closed, orientable genus-g surface S g , any hyperbolic toral automorphism has a positive power which induces a quadratic, orientable pseudo-Anosov homeomorphism on S g . To show this, we lift Anosov toral automorphisms through a ramified topological covering and present the lifted homeomorphism via a standard set of Lickorish twists. This construction provides a general method of producing pseudo-Anosov maps of closed surfaces with predetermined orientable foliations and quadratic dilatation. Since these lifted automorphisms have orientable foliations, this construction is a sort of converse to that of Franks and Rykken [Trans. Amer. Math. Soc. 1999], who established that one can associate to a quadratic pseudo-Anosov homeomorphism with oriented unstable foliation a hyperbolic toral automorphism.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偏微分方程造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型方程的扭叶片三维型面直接设计方法,详细推导了叶型曲面函数,给出了型面方程的求解及其前后缘修正。该方法具有设计叶型曲面自然光顺,设计参数少且各参数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叶型曲面调整方便,利于采用非数值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气动优化等优点。文中给出了设计实例,并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所设计叶片型面的流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叶片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同时也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基于椭圆型方程的扭叶片三维型面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修饰态布居的选择性激发对无反转激光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振华  胡响明 《物理学报》2004,53(8):2569-2575
以三能级V型系统为例研究修饰态布居的选择性激发对无反转激光增益的作用. 当非 相干驱动场的频谱宽度远小于驱动场产生的修饰态能级的间距时,非相干驱动场只将一个修 饰态的布居抽运至激发态. 借助原子的衰减通道,系统中形成单向布居转移通道,从而建立 修饰态布居的选择性激发. 利用修饰态布居的选择性激发,可以摆脱裸态共振无反转激光的 三个限制: (1) 不再要求辅助的低频驱动跃迁比高频激光跃迁具有更高的衰减速率;(2) 显 著降低非相干激发速率的阈值;(3) 无反转激光的线性增益不再反比于相干驱动场的强 关键词: 修饰态布居的选择性激发 无反转激光增益 原子衰减速率 非相干激发阈值速率  相似文献   
8.
激光调Q CAI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激光调Q速率方程出发,分析推导了激光调Q过程中,腔内光子数与工作物质内反转粒子数间的关系.再根据激光调Q的过程中,对腔Q值控制方式不同,将激光调Q技术分为:转镜调Q、声光调Q、电光调Q、饱和吸收调Q和脉冲透射式调Q.用C语言进行了激光调Q CAI软件的开发研制,获得了将文学、图形、动画和计算融为一体的,直观而生动地将调Q的理论和过程再现于屏幕的CAI课件.介绍了课件的内容、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Nanocomposites (NC) were formed using cationic poly(L ‐lysine) (PLL), a semicrystalline polypeptide, that was reinforced by sodium montmorillonite (MMT) clay via solution intercalation technique. By varying solution conditions such as pH, temperature, and polypept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lay platelets,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PLL was controllably altered into α‐helical, β‐sheet, and random coil.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peptide shows a strong propensity to fold into the β‐sheet structure when cast as films, irrespective of the initial secondary structure in solution. Nanocomposite local morphology confirms intercalated MMT platelets with PLL over a wide range of compositions.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45: 239–252, 2007.  相似文献   
10.
We establish a potential theoretic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wist points in the boundary of simply connected planar dom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