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化学   2篇
力学   3篇
物理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金沙江下咱日堆积体的成因和稳定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胡瑞林 《力学学报》2008,16(4):445-449
下咱日堆积体的稳定性对拟建的梨园水电站大坝和附近的水力设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下咱日堆积体的勘察资料,本文分析后认为下咱日堆积体经历了中更新世的金江冰期和晚更新世的丽江冰期两次冰期的作用,是由冰碛物、河流沉积物、湖相沉积物及崩积物组成的复杂成因堆积体;稳定性初步分析认为,下咱日堆积体局部有坍塌,但是整体稳定,以后稳定与否的关键是堆积体中湖相沉积层及坡脚的松散砾石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彝药金沙青叶胆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金沙青叶胆是常用彝药之一,具有独特而显著的药用价值。本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FTIR)对金沙青叶胆的根、茎、花不同部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其根、茎、花的红外光谱有较大的相似性,主要吸收峰位置基本相同,它们共同显示出该药材独特的红外指纹特征,三者所含主要物质成分基本相同,由此说明在彝医临床应用中将该药全草入药具有其合理性,但其根、茎、花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位置、个数、强度、峰形又有一些差异,表明其不同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的分析研究为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该彝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华中地区偏远站点金沙站气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2006年6月到2007年7月在华中地区的金沙区域大气本底站站址科学论证实验期间获得的近地面O3、SO2、NOx和CO等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讨论其浓度水平、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O3、SO2、NOx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6±17.0 ppb、2.8±5.5 ppb、5.6±5.5 ppb和502±222 ppb, 低于同纬度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临安大气本底站的同期观测水平. 金沙站局地O3光化学生成不显著, 一次污染物的平均日变化比较平稳, 有别于临安和位于华北地区的上甸子大气本底站的变化特征. 由于观测点相对孤立且海拔相对较高, 可受到自由大气的影响, 使O3浓度持续多日保持较高水平, 而一次污染物浓度很低, 相对湿度显著降低且与O3浓度变化明显反相关. 因此, 该站数据可以在更大的尺度上反映出区域本底信号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马家河坝断层发育于金沙江某巨型水电站库区,距坝址最近仅3km,且沿江两岸出露,主断面不同部分和次级断层结构样式和变形特征复杂。所以对断层的认识一直是大坝稳定性评价的重点也是争论的焦点。通过大比例尺野外填图、开挖平硐和室内构造解析获得了大量新资料,认为该断层是一个发育在地台内部的小型推覆构造。首次厘定了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和影响范围,分析了断层的动力学机制。这对大坝的施工和蓄水后的安全运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河床钻孔并结合野外踏勘,确定了隐伏的龙蟠断裂在宽谷的切错位置,指出古龙蟠谷地是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由龙蟠断裂发生逆断走滑和白汉场断裂的正断左旋并伴随断块的垂直升降活动而形成。河床覆盖层由现代金沙江冲积层和下伏的一套古湖相堆积物组成,其中古湖相堆积具有明显的分层性,由底往上可划分为冰缘冻融泥流堆积物、含泥质的灰绿色细砂和黄褐色粉土层、崩坡积和冲洪积加积物、灰绿色淤泥质碎石土层,结合区域性地质环境演化背景,认为它们是受中更新世时期本区间歇性山体抬升和冰川活动等新构造运动影响的不同沉积环境下的产物,从而清晰地揭示了河床深厚覆盖层的成因,为认识金沙江宽谷河段发育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开发大西南水能遇到的最大问题岩溶渗漏,以云南省金沙江某水电站为例,应用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分析了其坝址区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化学特征比较类似,为判定大区域内岩溶系统是否属于同一流动系统,解决岩溶渗漏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成都金沙遗址的年代覆盖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50年), 一般被认为是三星堆文化的延续。初步建立了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PIXE)和卢瑟福背散射(RBS)实验装置, 并采用PIXE和RBS方法研究了从金沙遗址出土的部分陶片的元素组成。通过因子分析, 观察到来自不同地层的陶片的元素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意味着制作陶器的陶土在不同时期取自不同的地点。也观察到来自不同发掘坑的陶片的元素组成没有明显的聚类现象, 这可能意味着制作不同使用用途的陶器所用的陶土是没有区别的。Jinsha Ruins Site, Chengdu, China, spanned the age from late Shang Dynasty to Western Zhou Dynasty (B.C.1200—B.C.650), wa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the inheritance of Sanxingdui Cul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ies of the pottery unearthed from Jinsha. PIXE and RBS experimental setup wa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and these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find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ose collected shards. From the results of factor analysis, the differences can be seen among pottery shards from different stratums, which may suggest that the clay gathered from different sites was used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authors also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assemblage phenomenon in the factor analysis among the pottery shards from different pits, this may be the evidence for “no special clay for special use”.  相似文献   
8.
利用FTIR与XRD判断成都金沙遗址古人类与古动物牙齿釉质和牙本质中羟基磷灰石受埋藏环境和成岩作用的污染程度。XRD图谱结果反映牙釉质和牙本质样品中最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但衍射峰宽,且部分重叠,表明羟基磷灰石结晶度差。所有样品FTIR图谱中H2O和OH-的振动带显著,PO3-4和CO2-3主要振动带的特征峰明显,近似现代生物羟基磷灰石。表征羟基磷灰石结晶程度的PCI指数值在2.4至4.0之间,同时利用BPI指数估算的羟基磷灰石中CO2-3含量较高, 说明样品结晶程度不高。上述结果表明,所取的金沙遗址古人类与古动物牙釉质和牙本质中羟基磷灰石受埋藏和成岩作用的污染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