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46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了在微机并行计算机群上用域分解法对大规模工程问题进行有限元并行分析的方法.为了节省内存和计算时间,开发的系统使用了动态载荷配平和等级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本系统对120万自由度以上的切口拉伸模型顺利地应用并进行了有效的静态弹性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松伟  刘雅莉 《化学教育》2013,34(10):20-22
以九年级化学上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为例,分析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价值与学生学习的困难,阐述了基于任务和问题促进学生建构化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思路,并就其中关键环节的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突出以任务和问题为驱动,实现新知识的自然增长;以化学实验和拼插分子模型活动为手段,渗透“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及“分与合”等化学思想方法;以展示学生作品说明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以对物质化学性质的解释凸显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国庆 《化学教育》2000,21(2):41-48
第一题(12分)12.0g含2种化合物(由常见元素组成)的近白色固体溶于过童盐酸,释放出2.94L气体(标准状态)。气体密度为同温度下空气密度的1.52倍;剩余的不溶性残渣含氧53.2%,既不溶于酸又不溶于稀碱溶液。通过计算分别写出2种化学物质的化学式。  相似文献   
4.
中学有机化学可称为官能团的化学,知识脉络非常清晰,有人归纳为两句口诀:醇醛酸酯一条线,乙烯辐射一大片.在理科综合的考试形式下,有机化学只剩下一小题、一大题的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5.
吴化国 《化学教育》2007,28(10):54-54
读了《化学教育》2006年第1期《论化学方程式教学中高级知识的形成及教学策略》(简称《策略》)一文后受益匪浅,但对文中部分内容提出商酌意见,并通过实验探究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斧正。(1)《策略》[1]中有2幅图(见图1):左图为通过导管直接向“包Na2O2的棉花”吹气,而右图为通过盛有CaCl2的干燥管向“包Na2O2的棉花”吹气,文中笼而统之地描述了“实验步骤及现象”和“实验原理”,未提2种情况有何不同。读者可能这样理解:直接吹气(含水蒸气)与间接吹气(通过CaCl2不含水蒸气)现象、原理相同;也可能这样理解:作者想通过左右两图…  相似文献   
6.
王后雄 《化学教育》2006,27(1):12-16
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才属于高级知识,是灵活迁移的知识。从当前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了高级知识的含义及形成,从教学实例出发,提出了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形成高级知识的6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方弯弯  程萍 《化学教育》2019,40(13):10-15
利用“三序结合”的原则分析了人教版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化学方程式”知识的编排情况,人教版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较好地符合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的要求。同时,还针对教材分析给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自编的“初中生化学方程式前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探查问卷,了解初中生可能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内涵(概念、意义、“+”和“=”的含义等)和外延(化学符号的重要性、化学方程式的唯一性、化学方程式与数学方程式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前概念认识,探查学生背景信息以及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已有化学知识水平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对石家庄市某中学即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学生的176份有效问卷和8位学生的访谈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化学方程式的前概念虽然在班级类型、数学成绩、课外书阅读类型、已有化学知识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很多已有认识与科学概念一致,但学生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有部分偏差认识。分析初中生化学方程式的前概念内容,建议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理解不同化学符号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伟  张玉彬 《化学教育》2007,28(2):17-20,25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施已近3年,各实验区结合不同模块的特点,在学生学业评价上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在模块测试命题方式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以笔者为首的学生学业评价课题小组对深圳市各校的纸笔测试试题进行了整理评析,以利于总结经验,相互交流,进一步指导今后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逆向配平法     
李勘 《化学教育》2007,28(1):56-58
逆向配平法是从给生成物配系数开始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数的增减总数相等的原则,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如下。(1)写出反应式,标出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元素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氧化数,例如:Cu2S 1-2 HN 5O3Cu 2(NO3)2 H2S 6O4 N 2O H2O(2)分别确定氧化剂、还原产物、还原剂和氧化产物的代表,通常它们的代表是化学式中标明氧化数的原子和标明氧化数的同种原子部分(如Cu 12S-2中的Cu 12)。例如在上面反应式中,氧化剂HN 5O3的代表是N 5,还原产物N 2O的代表是N 2,还原剂Cu 12S-2的代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