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41篇
物理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赵扬  王键吉  轩小朋  卓克垒 《化学学报》2006,64(21):2145-2150
利用13C NMR光谱技术研究了Li碳酸丙烯酯(PC)+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中的优先溶剂化现象. 根据溶剂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学位移随锂盐浓度的变化关系, 确定了与Li发生配位的原子. 碳原子的配位位移值随混合溶剂组成的变化关系表明, 在LiClO4+PC+DMF混合物中, DMF分子对Li的溶剂化作用较PC分子强. 定量计算得到, 在n(PC)∶n(DMF)=1∶1(摩尔比)的混合溶剂中, PC与DMF分子数在Li第一溶剂化层中的比率为0.12, 说明Li优先被DMF分子溶剂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碳酸丙烯酯在针板电极间距分别为0.5、1.0和2.0 mm下的击穿电压大小的实验,研究碳酸丙烯酯的极性效应.实验设备包含一个充电时间在5~20毫秒的电容储能型脉冲型脉冲功率源和一个内置针板电极的击穿试件. 每一组的击穿电压通过示波器显示记录. 三组不同间距下的击穿实验数据表明碳酸丙烯酯的正电极击穿场强高于负电极击穿场强,并且击穿场强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增 大. 对碳酸丙烯酯针板电极的击穿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 基于实验结果对碳酸丙烯酯的极性效应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以无毒、合成简单、廉价的无机铵盐(氨基甲酸铵、碳酸氢铵、碳酸铵等)为助催化剂,研究其对卤化钾(KCl、KBr、KI)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影响.结果表明,卤化钾与无机铵盐显示出很好的协同催化效应.其中以氨基甲酸铵为助催化剂,KI为主催化剂时,催化合成PC的效果最好.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CO2初始压力、PC的预加入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PC收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4.
张利锋  杨四娟  高国华 《催化学报》2011,(12):1875-1879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乙酸盐([bmim]OAc)为催化剂,以芳香胺和碳酸丙烯酯为原料,一步合成了5-甲基-3-芳基噁唑烷-2-酮.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5-甲基-3-苯基噁唑烷-2-酮的收率可达99%.研究了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  相似文献   
5.
由于碳酸丙烯酯(PC)具有较宽的液相区间(mp:224.0K,bp:514.9K)、较高的介电常数(64.92,298.15K)和较大的偶极矩(4.94D),它是一个在工业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非质子型极性溶剂。已有大量文献就PC溶液中电解质-PC、非电解质-PC和离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作了报导。对于非电解质-电解质-PC三元系中溶质-溶剂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还缺乏了解。本文希望通过测定非电解质溶质在PC的电解质溶液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γ_1~∞,对非水溶液中的溶质-溶剂作用情况有新的了解。气液色谱法(CLC)是测定无限稀释溶液活度系数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曾利用GLC测定了一些烃、氯代烃、醇、酮在环丁砜电解质溶液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和盐效应常数.  相似文献   
6.
以杂多酸盐为催化剂,尿素(1)和1,2-丙二醇(2)为原料合成了碳酸丙烯酯.考察了不同杂多酸盐的催化活性和影响反应的因素.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1 500 mmol, n(1) ∶ n(2)=1 ∶ 2, w(钨硅酸锌)=2.0%,于165 ℃反应6 h,收率97.32%.硅钨酸锌重复使用5次后,收率仍高于90%.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电镜,热分析和质谱仪等方法研究了以LiClo_4+碳酸丙烯酯(PC)为电解质的Li/TiS_2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TiS_2的结构变化。发现了两个嵌入过程:一个是Li~+离子嵌入和脱层的可逆通程;一个是Li~+离子和PC分子共嵌入的电化学不可逆过程,生成了Li_y(PC)_y TiS_2夹层化合物。这类夹层化合物是电池循环使用时利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温和条件下电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CO2的电化学活化及其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考察了支持电解质对碳酸丙烯酯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含有Br-的支持电解质对合成碳酸丙烯酯起到明显的催化效果.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推测,认为Mg2+起到路易斯酸的作用并与环氧丙烷的氧原子配位,同时Br-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环氧丙烷的 C-O 键使其断裂开环,形成的中间物与CO2还原产生的活化物质结合形成碳酸丙烯酯.  相似文献   
9.
甲醇和碳酸丙烯酯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浸渍法以ZrO2为载体,以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碳酸盐为前驱体制备了不同的固体碱催化剂,在温和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的酯交换扳应性能,并通过BET、XRD和CO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a2CO3负载到不同载体上,其催化性能明显不同,Na2CO3/ZrO2催化剂获得了较高的酯交换活性。载体的比表面和孔结构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无一定的依存关系。而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是影响酯交换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以CO2为原料合成有机碳酸酯的4条工艺路线,着重介绍了合成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的高效催化体系.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