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6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二茂铁(Ⅲ)鎓离子三氯乙酸盐对艾氏腹水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郭茂林,杨频,赵春贵,杨斌盛,杨维萍(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肿瘤科)关键词二茂铁离子盐,抗癌剂,DNA金属茂类化合物抗癌活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比...  相似文献   
2.
多齿铂配合物的合成和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制备了一些新的铂配合物cis-PtA_2X_2,式中A为NH_3,i-prNH_2;X_2H_2为天冬酸,硫代二乙酸和N-烷基亚胺二乙酸,并用~1H,~(13)CNMR和IR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配体与铂的配位方式。数据表明,硫代二乙酸以S,O,O方式;天冬酸以N,O方式与铂配位,而N-烷基亚胺二乙酸可以N,O(pH>5.5)或N,O,O(pH<4)两种不同方式与铂配位。同时考察了某些配合物在水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致癌机理的阐明和高选择性抗癌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乾圜 《中国科学B辑》2005,35(3):177-188
1979年, 戴乾圜提出的化学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发现: 环境致癌剂均代谢成特定的双官能烷化剂, 并通过诱发DNA互补碱基交联而启动癌变. 戴乾圜当时解释互补碱基交联启动细胞癌变的根源时指出: DNA即基因的突变主要都是由缺乏互补模板的交联的互补碱对所诱发(易于依靠互补模板修复的单个碱基损伤只有远为次要的作用), 而突变的基因借逆转录机制经历潜伏期而引起细胞的深度突变即奇异染色体的产生和细胞的最后癌变. 致癌剂的致突变谱、癌细胞中奇异染色体的结构、逆转录机制在正常细胞中的广泛存在和致癌剂均能诱发DNA股间交联等, 都从实验上证明了双区理论所揭示的上述致癌过程的分子机理. 传统的抗癌剂都是基因毒性的, 即抗癌剂均具有强力的致癌、致畸胎、致不育和致突变的潜力. 作者首次将致癌剂的抗癌药效和基因毒性的差别, 定义为抗癌剂的选择性. 作者发现可以突破抗癌剂的随机筛选和偶然发现的方式, 借双区理论按照理论预想设计高选择性抗癌剂. 实践证明: 抗癌烷化剂本身或代谢后都是双官能烷化剂. 戴乾圜将双官能抗癌烷化剂在DNA碱基之间的交联, 划分为易于修复的股内或股间非互补碱基间的、不具致癌性的良性交联, 和难于修复的互补碱基间的、表现致癌性的恶性交联. 因此双区理论设计高选择性抗癌剂的理论观点认为: 应力求抑制恶性交联而强化良性交联. 在双区理论指导下合成了总称为双区铂系列的铂络合物, 其中一系列顺式二取代苯甲胺合二卤合铂(II)进行了细胞和动物药效学实验. 当时已知的主导性抗癌剂顺铂是癌细胞灭杀率和动物疗效最高的抗癌剂. 但若干双区铂对各种癌细胞的灭杀率均超过了顺铂, 文中援引的四个双区铂系各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瘤率和小鼠白血病L1210的延寿率均分别超过顺铂, 而其毒性均远较顺铂为低. 毒性远低于顺铂而实验动物疗效超过顺铂的药物, 至今尚未见有其他实例. 根据双区理论和群论的预想设计, 对碳铂(卡铂)作了增加一个CH2的最小结构修饰, 合成了新化合物顺式-二氨合环戊烷-1,1-二羧酸根合铂(II), 命名为铭铂. 铭铂的水溶性较碳铂高一倍, 油溶性远高于碳铂, 动物急性毒性较碳铂低一倍, 对快速生长的腹水型动物瘤株的疗效, 显著性地高于碳铂. 双区理论预想设计的铭铂的低基因毒性得到了实验的证明, 铭铂以对TA 102株回复突变度量的基因毒性较顺铂低200倍, 较碳铂低10倍, 对所有受试妊褥母鼠的子代均没有致畸胎作用. 铭铂用于临床以后, 世界上第一个按照预想合成的高选择性抗癌剂将在癌化疗上显示何等的效果, 则将拭目以待. 此外, 借双区理论解释了近来抗癌铂络合物的若干经验性研究, 并试行从选择性的角度予以评介.  相似文献   
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通过将碳纳米管(CNT)注入活细胞中,检测是否存在DNA破坏物质的技术。相关论文已刊登在2008年12月14日的《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上。具体做法为把用DNA等包裹着的CNT注入到生物细胞中,然后检测在近红外线照射下CNT的荧光发光情况。当细胞中含有DNA破坏物质时,该物质会与包裹CNT的DNA发生反应,CNT的荧光发光波长和强度将发生变化。MIT表示,通过荧光状态可判断出存在的是何种DNA破坏物质,且该传感器的灵敏度非常高,可从1个分子开始检测。可检测出的DNA破坏物质包括:过氧化氢、各种氧化剂、羟基自由基(HydroxylRadical)等活性氧类、顺铂(Cisplatin)以及烷基(Alkyl)化剂等抗癌剂。这些抗癌剂自身就具有强大的DNA破坏作用,会给正常细胞带来副作用。通过检测是否存在这些物质可探明环境中的DNA破坏物质给生物细胞带来的影响、以及抗癌剂是否被正常地输送到了癌细胞处。今后研究人员还计划利用该传感器研究绿茶中所含有的抗氧化剂是...  相似文献   
5.
纳米TiO2对胃癌细胞的光催化氧化杀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TiO2对胃癌细胞的光催化氧化杀伤效应;胃癌细胞(BGC-823);抗癌剂  相似文献   
6.
金属抗癌剂研究进展与两极互补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铂,钛,钌,锡及金属茂配合抗癌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和90年代金属抗癌剂研究的新动向。并简要介绍了两极互补理论,该理论概括了金属抗癌剂的分子结构,作用方式。立体选择性的特点,对金属抗癌剂的分子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