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3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9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7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硅单晶的品质和长晶装备的稳定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直拉法是生产硅单晶的主要方法,通过提高单晶炉副室的高度以扩大单晶硅的生产规模。由于副室高度的大幅增加,且单晶炉提拉头质心相对于旋转轴心有一定距离,对单晶炉整体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从而降低了单晶硅的生产质量。针对此问题,对单晶炉建立可靠的力学分析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单晶炉整体进行动力学响应分析,计算得到副室高度增加后的单晶炉工作时中钨丝绳下端晶棒的运动规律以及最大摆动幅度,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提高单晶炉副室高度后,提拉头较大的质心偏心是单晶炉提拉系统发生摆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提拉头上添加质心调节装置,通过控制系统调节可保证提拉头质心位置在旋转轴线上以降低提拉系统的摆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毒剂在环境中的广泛使用,水体中卤代苯醌(HBQs)存在的风险逐渐升高,建立水产品中HBQs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基于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测定水产品中5种HBQs含量的方法。选择10%甲醇乙腈溶液(含0.1%甲酸)为提取溶剂,加入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脱水离心,采用50 mg N-丙基乙二胺(PSA)、30 mg石墨化炭黑(GCB)和30 mg中性氧化铝(Al2O3)组合吸附剂对上清液进行吸附净化,净化液经氮气吹至近干,乙腈复溶后上机测定。待测物以0.25%甲酸乙腈溶液和0.2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通过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μm)分离,在电喷雾负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5种HBQs在6 min内可达到较好的色谱分离,同时通过空白基质加标工作曲线评价基质效应,其中2,5-二氯-1,4-苯醌(2,5-D...  相似文献   
3.
<正>环己胺(具有鱼腥气味的无色液体,可以与水或有机溶剂混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于杀菌剂、脱硫剂、阻蚀剂、尼龙6、环己酮等化工产品的制备,其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甜蜜素的原料。环己胺对眼睛、皮肤及呼吸道存在刺激作用,高含量的环己胺可导致身体灼伤,具有致敏性,环己胺中毒时会出现剧烈呕吐等症状。GBZ  相似文献   
4.
采用包埋法将离子液体封装在分子筛KIT-5孔笼内,制备了四种负载型离子液体催化剂,用于甲缩醛和三聚甲醛合成聚甲醛二甲醚(PODE_n),研究了不同条件对三聚甲醛转化率和目标产物PODE_(3-5)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合成PODEn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 h、100℃、甲缩醛与三聚甲醛物质的量比1.5、催化剂含量3%,在此条件下,四种催化剂均表现出了很好的催化效果。与离子液体催化剂相比,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而且性能稳定,可多次使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组份硅橡胶基末端膨大二级结构粘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在仿生刚毛一级结构末端固化1层粘附层,制备出末端膨大二级结构,用UMT测试其粘附性能。结果表明:正向滑移单根阵列支杆产生的切向力为5.3 mN,5倍于一级结构的刚毛;末端膨大结构的粘附层因材料组份的不同,其粘附阵列产生的切向粘附力明显不同;倾斜的末端膨大二级结构具有各向异性的粘附特性,正向滑移产生的切向力是逆向滑移的切向力的3.5倍。  相似文献   
6.
确定了植物油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前合适的样品处理步骤及条件和最佳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6种食用植物油进行了处理分析。样品前处理主要步骤及条件:约0.045g样品,先加入萃取剂苯-石油醚(2:1,V/V)2mL;然后用2mL 0.4mol/L KOH-CH3OH溶液作酯化剂,于60℃酯化30 min后,再用1.5mL 15%BF3-CH3OH(w t%)溶液作酯化剂,于50℃酯化40 min。由食用植物油样品甲酯化后进行GC分析可知,各类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均能得以甲酯化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X射线显微CT(X-μCT)对正常及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小梁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骨组织形态计量法的测量值进行了比较,探讨了X射线光谱技术在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实验对大鼠骨样晶进行X-μCT扫描,扫描条件为80 kVp,80 μA,360°旋转,帧平均4帧,角度增益0.4°,分辨率14 μm.三维重建并分析了骨小梁结构,结构参数包括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以及骨小梁问隔(Tb.Sp).结果表明,采用X-μCT分析不同组大鼠的骨小梁结构参数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测定值与传统骨组织形态计量法的测定值显著相关,其中胫骨骨小梁BV/TV,Tb.Th,Tb.N,Tb.Sp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4,0.960,0.995,0.988,腰椎骨小梁各结构参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0.968,0.877,0.951.因此,X-μCT可以较好地呈现并区分正常骨组织、骨质疏松骨组织以及经雌激素治疗后骨组织的微观结构,可以实现对骨小梁结构参数的分析测定,与骨组织形态计量法相比是一种更精确、立体、快速日无损测量骨微结构和评价骨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是清热解毒必备良药,市面上金银花来源复杂,最著名的山东平邑产金银花在市场上常遭造假。已有的鉴别方法大多耗时长、成本高且操作复杂,亟需一种快速高效的金银花产地溯源方法。针对应用在金银花鉴别中的近红外光谱(NIRS)数据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鉴别模型存在参数量过大、模型效率过于低下、计算复杂度高,同时易产生过拟合问题,对传统1D-CNN结构作出改进。使用效率较高的VD(Very Deep)结构替代传统1D-CNN中隐含层结构,并针对NIRS数据适应性改进,使其可直接应用于一维NIRS数据。改进分为三步:(1)将特征层的设计转为2个约束优化设计:第一约束条件设每个卷积层C值(卷积核与感受野的大小比值)为1/6,可提高网络模型效率;第二约束条件取顶层感受野大小为数据向量大小,实现更深层数据特征提取,并减小过拟合。(2)通过降采样把特征层输出特征向量缩小至较小的尺寸;(3)使用两个1×5大小的卷积层和一个带有Dropout的池化层将数据大小降采样到只有一个矢量的向量替代分类作用的全连接层,进而减小参数量。采集河南、山东、河北、重庆主要产地出产的金银花为样品500份。测试光谱范围...  相似文献   
9.
同向回转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频率俘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改进小参数平均法,将两个转子的同步问题转化为相位差及平均转速扰动参量微分方程的零解存在与稳定性问题,得出了同步实现与稳定性条件,提出了频率俘获力矩的概念,解释了两个转子自同步的奇特现象.自同步产生于系统的运动选择动力学特征,即两偏心转子激励起机体的圆运动和绕质心的摆动运动,圆运动对频率俘获力矩贡献驱动相位差向π趋近,实现摆动运动;摆动运动对频率俘获力矩贡献驱动相位差向O趋近,实现圆运动.频率俘获力矩与两电动机的输出力矩之差的比值称为同步指数,实现同步条件为同步指数的绝对值大于1.当同步指数绝对值远大于1,摆动运动占优势时,系统实现圆运动;而圆运动占优势时,实现摆动运动.  相似文献   
10.
高鸿钧  时东霞  张昊旭  林晓 《中国物理》2001,10(13):179-185
Ultrahigh density data storage devices made by scanning probe techniques based on various recording media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ecording mechanism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recently, since they ensure a high data density in a non-volatile, erasable form in some kinds of ways. It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employ organic polymers with novel functional properties within a single molecule (or a single molecular complex) for fabricating electronic devices on a single molecular scale. Here, it is reported that a new process for ultrahigh density and erasable data storage, namely, molecular bistability on an organic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of 3-nitrobenzal malononitrile and 1,4-phenylenediamine (NBMN-pDA) switched by a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 Data density exceeds 1013 bits/cm2 with a writing time per bit of ~1μs. Current-voltage (I/V) measurem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voltage pulse from the STM tip, together with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macroscopic four-probe I/V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writing mechanism is conductance transition in the organic complex. This mechanism offers an attractive combination of ultrahigh data density coupled with high speed. The ultimate bit density achievable appears to be limited only by the size of the organic complex, which is less than 1nm in our case, corresponding to 1014 bits/cm2. We believe that provided the lifetime can be improved, molecular bistability may represent a practical route for ultrahigh density data storage de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