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7篇
力学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通过对粒子概率分布函数的计算,发现在高等离子体密度下边界间歇性事件的爆发频率有所增加。通过条件平均的手段,正负间歇性事件得以区分,并发现了二者在空间上的不同特征。不同密度梯度下的湍流粒子输运计算表明,间歇性事件与湍流粒子输运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间歇性事件的存在能够大大增加湍流粒子输运的大小。在高等离子体密度时,间歇性事件的强度有所增加,而与之相应地,湍流粒子输运的大小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
转换屏在高能X射线激发下的发光光谱对高能X光闪光照相接收系统的组建有着重要意义。应用OMA光谱采集系统,设计实验对CsI(TI)和LYSO转换屏在“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LIA)X射线激发下的发光光谱进行研究,给出了光谱曲线。结果表明,相对于文献报道的低能X射线辐射,高能辐射下CsI(TI)屏的发光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了14nm,LYSO屏的发光峰值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了18nm,而两屏的谱线半值宽度均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对当前闪光照像光电接收系统质量的评估及将来系统的优化设计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志敏  马秀玲  陈盛  钱伟 《化学通报》2005,68(7):551-554
壳聚糖通过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得壳聚糖聚丙烯酸悬浮液,在铁磁流体(Fe3O4)与聚乙二醇(分散剂)存在下通过与戊二醛交联,制备了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合成的高分子微球进行形貌观察和结构表征,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磁性能测试,研究了磁性微球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微球外表呈球形,粒径为100~400nm;当Fe含量为2.47%时,磁性微球的饱和磁化强度约为1.30emug,磁矫顽力为280Oe,磁化率为2.16×10-4(常温下),属于顺磁性材料;其对BSA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饱和吸附量约为400mgg。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纳米绒毛的生成过程及内在的物理机制,采用磁控溅射镀膜的方式在钨片上镀有钼涂层 (Mo-W)。借助微观结构观察的手段分析了钨、钼块材以及钨-钼(Mo-W)样品在773K、1073K氦等离子体作用条件下的表面形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钨、钼以及钨-钼(Mo-W)样品在氦等离子体作用下表面形貌演变规律基本一致;纳米绒毛及其珊瑚状前驱体是在尺寸相对较大的锥状结构上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光束沿多向准直出射的要求,提出了基于自由曲面的光学器件设计方法。该光学器件是四个侧面为自由曲面、上表面为准直透镜的空心梯形台。基于微分几何理论和折射定律,建立梯形台侧面轮廓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方程,结合Matlab软件数值计算出自由曲面轮廓曲线的离散数据点,将数据点导入Solidworks中进行曲线拟合并建模,进而得到梯形台侧面的实体模型;运用CodeⅤ软件设计出上表面准直透镜。将自由曲面面型数据和准直透镜数据导入到Lighttools软件中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该光学器件可实现光线五向准直出射。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培养条件、絮凝剂种类、影响絮凝性能的因素、絮凝剂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在"键"型近场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物质点对间的转动以突破泊松比的限制,采用能够描述混凝土材料的拉压异性和断裂特征的损伤模型,引入动态松弛、分级加载、平衡收敛准则和冲击接触等算法,建立了能准确描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的近场动力学模型。模拟了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破坏的全过程,裂纹扩展路径以及最终破坏形式均与试验结果吻合,为解决工程结构破坏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针对三维水平井轨道优化设计问题,建立了以非线性常微分方程为主要约束条件的最优控制模型。以均匀设计方法选初始点,并依此把允许区域分解为有限多个子域,在每个子域上构造了改进的Hooke-Jeeves优化算法,将它用于多口水平井的实际生产中,表明了本给出的模型、算法及软件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絮凝剂产生菌(DSF-1)絮凝活性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稀释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絮凝剂产生菌DSF-1。通过高岭土悬浮液对该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DSF-1产絮凝剂具有产生速度快、絮凝活性高、耐热性能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从福州郊区旱田地表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絮凝剂产生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链球菌。研究表明,培养基组成如下: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膏,培养基初始pH值为5~8.5之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添加一定浓度的Na+、Mg2+、Ca2+对培养液的絮凝活性有促进作用,而培养液中少量的Cu2+、Fe3+、Zn2+可抑制絮凝活性,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结合实验现象和双电层理论初步推测了该絮凝剂的絮凝过程模型,对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