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9篇
物理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以玻碳电极为基体的1:12硅钼杂多阴离子薄膜化学修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并应用于导数伏安法测定。在4.0×10 ̄(-3)m0l/L(NH_4)_6MO_7O_(24)-6.8×10 ̄(-2)mol/LNa_3Cit-0.48mol/LNHO_3体系中,硅浓度在8.3×10 ̄(-7)~1.7×10 ̄(-3)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0×10 ̄(-7)mol/L。对可溶性硅(以SiO_2计)为245.05mg/L的黑液,稀释10倍后,取2.00mL平行测定9次,RSD为0.58%,加标回收率在97.3%~104.4%间。  相似文献   
2.
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电化学及紫外光谱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铜配合物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发生了相互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根据荧光光谱实验数据计算出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的配位比均为1∶1;它们与6-巯基嘌呤作用的配位常数分别为2.23×104L/mol和6.11×104L/mol;与腺嘌呤作用的配位常数分别为1.95×104L/mol和5.12×104L/mol.电化学实验也获得了相近的结果.这为解释Cu(phen)2+2和Cu(bpy)2+2与DNA的作用机理及作用部位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将其均匀地涂在铜丝表面制备了石墨烯固相微萃取纤维,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SPME-GC-ECD)技术,建立了对环境中类二英多氯联苯(DL-PCBs)的直接测定方法。实验优化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固相微萃取条件。在优化条件下,石墨烯固相微萃取纤维较商品化纤维(100μm PDMS、75μm CAR/PDMS、85μm PA)的萃取效率平均高2倍。对于DL-PCBs分析,该方法在0.05~3.5μ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除PCB169外,r2均高于0.99),检出限为4.7~8.8 ng.L-1,单个纤维间及纤维与纤维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8.1%和2.4%~12.8%。该纤维对12种环境样品中DL-PCBs加标0.5μg.L-1和2 ng.g-1的回收率为87%~120%。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实现对多氯联苯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具有断裂结构扰流柱的涡轮叶片尾缘楔型通道的流动与换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Reynolds数取值范围为3000~13500,随着Reynolds数的增加,断裂扰流柱通道的换热能力增强;同时选取了8种断裂距离组合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断裂距离的增大,通道换热能力减弱;另外还讨论了不同的扰流柱断裂分布区域对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束腰结构扰流柱通道的传热和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涡轮叶片尾缘中具有束腰结构扰流柱的冷却通道的传热和流动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雷诺数、扰流柱的束腰比以及不同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道平均努塞尔数随着Reynolds的增加而增大,而当Reynolds数较大时,与圆柱通道相比,束腰结构扰流柱通道的换热效果稍低;(2)通道内平均努塞尔数随着束腰比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然后有所变缓,而其压力损失却曲折波动;(3)在三排扰流柱中,第Ⅱ排束腰结构扰流柱对换热效果影响最大,第Ⅰ排影响最小.当第Ⅰ排和第Ⅲ排为束腰结构扰流柱时,其换热减弱,而压力损失系数却增大.  相似文献   
6.
本报导了以玻碳电极为基体的1∶12硅钼杂多阴离子薄膜化学修,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并应用于导数伏安法测定。在4.0×10^-3mol/L9NH4)6Mo7O24-66.8×10^-2mol/LNa3Cit-0.48mol/L NHO3体系中,硅浓度在8.3×10^-7~1.7×10^-3mol/L。对可溶性硅(以SiO2计)为245.05mg/L的黑液,稀释10倍后,取2.00mL平行测定  相似文献   
7.
汞(Ⅱ)—碘化钾—次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广超  金家英 《分析试验室》1992,11(5):30-31,42
  相似文献   
8.
阚显文  赵广超  胡斌  方宾 《合成化学》2002,10(5):391-396
综述了药物中间体电合成技术的研究,从直接电合成、间接电合成、成对电合成及超声电合成法四个方面介绍了电合成技术在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参考文献43篇。  相似文献   
9.
生物小分子次黄嘌呤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银电极上次黄嘌呤的电化学特性。在含次黄嘌呤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pH3.7),在0.35~0V电位区间内,银电极上出现一个还原峰,扫速50 mV/s时,其峰电位约在0.15V。该电极过程为单电子单质子过程。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结果表明:这是由于次黄嘌呤与银形成难溶性化合物吸附于银电极表面而造成的。实验测得此难溶化合物的组成为1∶1,其溶度积为3.10×10-7。用DPSV作阴极溶出分析,峰电流与次黄嘌呤浓度在8.0×10-7~1.0×10-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诱导咪唑铜配合物断裂DN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价咪唑铜配合物可以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该过程对应于单电子准可逆过程 .荧光光谱电化学结果表明 ,还原产物一价咪唑铜配合物可以被空气中的 O2 氧化为二价 .在中性的 Tris-HCl缓冲溶液中 ,配合物与 DNA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 ,其键合常数仅为 2 .7× 1 0 2 L/mol.荧光光谱及电化学结果表明为嵌入式作用 .据此建立了一种电化学诱导咪唑铜配合物对 DNA断裂的新方法 ,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 (DSC)法检验了断裂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