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化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黑障区高速飞行器测控通信研究需求,在激波管设备上开展了Ka波段毫米波与太赫兹波在等离子体中传输特性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的等离子体中传输衰减特性实验数据。采用辅助差分方程的时域有限差分(ADE-FDTD)方法对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太赫兹波信号在相同的实验等离子体中传输衰减比毫米波信号小得多,具有更强的穿透等离子体能力;毫米波与太赫兹波信号在等离子体中传输衰减量随着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的差值也增加;太赫兹波能够作为解决高密度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输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问题是全球环境变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伊洛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的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R语言弦图可视化模型以及线性模型冗余分析(RDA分析),对伊洛河流域1990年—2020年30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土地覆被的流量、流向及内在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90年—2020年间,伊洛河流域的土地变化呈现林地先减小后增加、耕地先增加后减小、建设用地整体增加、水域整体减小的变化趋势;(2) 在数量上,1990年—2020年每10年间,耕地和林地的总变化量最大,建设用地次之,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变化量很小;(3) 1990年—2000年、2000年—201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换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的相互转化为主,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2020年达到最高;(4) 1990年—2020年间,林地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耕地的重心整体向南迁移,林地和耕地重心的变化与退耕还林政策有关。建设用地总体围绕洛阳市主城区,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方向有关;(5) 在驱动力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是推动伊洛河流域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是林地和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种高质量短时延的4kb/s的语音编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kb/s低速率语音编码是近年来语音信号处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委员会(ITU_T)下一步标准化的目标。本文提出一种混合激励的编码算法,它对浊音采用谐波激励,对清音采用码激励,该编码能在短时延(分析帧长为10ms,采样率为8kHz)的情况下获得很好的合成语音质量。本文分析了该算法的原理,并给出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4.
崔建  秦龙 《数学进展》2020,(1):29-38
如果R中每个元素(对应地,可逆元)均可表示为一个幂等元与环R的Jacobson根中一个元素之和,则称环R是J-clean环(对应地,UJ环).所有的J-clean环都是UJ环.作为UJ环的真推广,本文引入GUJ环的概念,研究GUJ环的基本性质和应用.进一步地,研究每个元素均可表示为一个幂等元与一个方幂属于环的Jacobson根的元素之和的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瞬态电磁波在地层中的传输特性,为井中雷达系统设计和地层信息解释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传播速度和衰减系数的理论计算,确定目标物与井眼间的距离以及井中雷达最大的探测距离。基于以上雷达波传输特性的理论研究,设计了一个井中雷达系统。为了验证该系统的工作性能,在石灰岩地层中开展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雷达系统能够探测到距离井眼8m远的金属目标。  相似文献   
6.
气体中微量油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GJB 3403—98气体中微量油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技术指标、标准物质、冷源、流速、取样量、油含量单位进行了探讨,并以实验证明了用冷凝富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氦气、氮气、空气中微量油含量的可行性。方法改进后可以提高氮气、氦气、空气等气体中油含量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对液氧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取样方法,环境温、湿度,取样时样品的流速,取样管材质,取样体积,冷凝管数量及吸收瓶数量等进行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液氧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